江苏省南京市企业年报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7月27日 A7 版)

  □江苏省各省辖市2015年度年报率比较情况:

  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年报并向社会公示。年报公示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依法按时申报年报,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更是企业累积社会信用的重要途径。
  2016年6月30日,2015年度企业年报公示时间截止。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江苏省南京市应参加年报市场主体为72.41万户,完成年报公示54.47万户,年报率为75.2%。其中,应年报的企业34.52万户,29.02万户企业完成年报公示,年报率为84.1%,在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排名第四;应年报的个体工商户为37.39万户,已完成年报公示25.06万户,年报率为67%;应年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081户,3921户完成年报公示,年报率为77.2%。

2015年度年报的基本特点
  1.合伙企业年报率最高。
  在2015年度应年报的72996户合伙企业中,72364户完成年报,年报率达到99.13%。在2014年度年报中,应年报合伙企业只有2221户,1664户参加年报,年报率为74.9%。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政府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催生艺术品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大量设立,使合伙企业从2014年度的2221户,激增到2015年度的72996户。针对7万余户有限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集中为2人到3人的特点,工商部门采取专人跟踪引导督报方式,督促有限合伙企业完成年报,实际效果较为明显。
  2.法人企业年报走势平稳。
  2015年度,在应报的23.4万户法人企业中,19.07万户完成年报,年报率为81.5%,与2014年度法人企业82%的年报率接近,法人企业年报走势平稳。由于上述合伙企业年报率的快速提升,2015年度非法人企业年报率达到了89.4%,比上年度的70.8%提高了近19个百分点。
  3.内资企业年报意识逐步增强。
  2015年度外资企业应年报6426户,5208户完成年报,年报率为81%,与2014年度的80.7%基本持平,但内资企业年报意识逐步增强,年报率从2014年度的80.1%,提高到84.1%。而且,内资企业市场主体发展数量大量增加,应年报市场主体数量从2014年度的21.66万户迅速增长到33.87万户,增长了56.4%。
  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报率行业领先。
  2015年度年报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以91.9%、85%、84.1%的年报率排名前三。与2014年度相比,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仍保持在前三之外,金融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年报率均明显下滑。
  江宁区年报率在市辖区中排名前列。2015年度,市属企业年报率达到96.7%,在市辖区中,江宁区、高淳区、六合区分别以85.4%、83.4%、82.5%的企业年报率排名前三。与2014年度相比,高淳区、六合区稳定在前三名,江宁区年报工作推进较快,从去年的第四名上升到全市第一名。
  从全省范围看,南京市84.1%的企业年报率在13个省辖市中排名第四,超过了全省81%的平均年报率。苏州市、常州市、南通市分别以88.9%、86.9%、84.8%的企业年报率排名前三。
  5.个体工商户年报率逐年递减。
  由于拆迁、经营不善退市等,加之个体工商户注销机制不完善,导致大量“僵尸经营户”存在。新设多、注销少,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个体工商户应年报户数逐年大量递增,分别为26.6万户、32.1万户、37.4万户,但年报率逐年递减,分别为90.3%、78.6%、67%,成为年报公示工作推进的难点。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由于破产、解散、经营期限到期等,导致清算备案企业增多。
  在2015年度已年报的29.02万户企业中,25.3万户正常经营,占87.2%;清算企业为2.49万户,占8.6%;另外,筹建5471户,停业6805户。而2014年度22.26万户已年报企业中,正常经营企业19.41万户,占94.4%;清算企业534户,占0.27%;筹建户数4519户,停业户数5766户。
  2.企业总体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呈现亏损状态。
  年报要求企业填报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数据,从企业填报的数据看,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总体呈亏损状态,许多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数据显示,2015年度,在已申报的29.02万户企业中,有6.54万户企业申报为盈利企业,占总数的22.5%;9万户企业申报为亏损企业,占比为31%。因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以来,允许设立“零出资”企业,因此有部分企业进行了零出资额申报。
  3.解决就业人数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5年度年报数据显示,企业就业人员为391.6万人,比2014年度的363.3万人增长了7.8%,其中,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59.6万人,退役士兵1.61万人,残疾人就业1.02万人,失业再就业人数26.93万人。
  4.互联网应用更加紧密。
  2015年度年报中,有832户企业申报有网店,9836户企业申报开设了网站,同时拥有网店网站的112户,均比2014年度有所增长。

年报工作推进的有效措施
  在年报工作启动前,南京市工商局统筹谋划,提前制定年报推进工作方案,由专人牵头负责企业年报公示工作,并按步实施,责任到人,确保实效。
  1.强化市局指导职能,为基层年报指明方向。
  南京市工商局召开全市工商系统2015年度年报工作推进会,印发《关于开展2015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工作的通知》,进行总体部署,指明工作思路,提出具体要求,统一全市做法;在南京市工商局官网设置“年报报告”模块及首页年报浮动屏幕,并通过官网、微信、微博等平台,上挂公示《关于开展2015年度市场主体年度报告的公告》《年报须知》《填报要求详解》《年报相关问题解答》等,引导市场主体保质保量完成年报公示。
  2.加大年报宣传力度,提高年报工作影响力。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和江苏省工商局通知精神,南京市工商局及时下发通知及海报样本,全市11个区及3个开发区积极行动,共印制海报3000余套,张贴在楼宇、市场、商务集中区等人流密集地,有效增强辖区市场主体的年报意识;利用公共电子屏、工商部门办公大厅LED屏幕滚动播放年报公告,提醒市场主体及时年报;在南京电视台《直播南京》《南京新闻》两个高收视率栏目,滚动播出年报提示信息,提高年报知晓率;针对新设企业对年报不熟悉的难点,制作了企业信息公示提示单,在发放营业执照时同步发放提示单,提醒新设企业及时完成即时信息公示及年报公示。
  另外,南京市工商局充分利用异常名录管理倒逼机制,扩大年报宣传效果。该局通过《南京日报》专版,刊登公告了2013年度、2014年度未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的2000余户市属企业,告知相关法律后果。
  3.做好“双培训”,使市场主体和基层监管干部掌握年报要领。
  一是做好企业年报培训。全市工商系统共开展了20多次以企业为对象的年报培训,市局组织50余户市属企业开展年报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做好监管干部的培训。5月,南京市工商局开展了基层监管干部信用监管培训,对总局、省局相关文件精神进行讲解,对年报要求进一步细化,对下一步年报工作进行部署,确保基层干部掌握年报要领,提高重视程度。
  4.加大催报督报力度,切实履行工商部门引导职责。
  全市工商系统充分利用企业QQ群、微信群等进行提示引导,督促企业尽快完成年报公示。全市共通过“企信通”短信平台发送年报短信提示20余万条,做到留手机号备案的号码均能收到提示短信。对留有固定电话的市场主体,实施电话催报。另外,针对在南京市工商局2015年注册的7万余户艺术投资品有限合作企业,因法定代表是固定的2人到3人之一,南京市工商局采用委派专人跟踪督报方法,最终使其100%履行了年报公示义务。
  5.强化通报督查,层层传递压力,确保年报任务圆满完成。
  南京市工商局在每月通报基础上,启动“每日通报”机制,及时向各区委、区政府作出通报,督促各区切实履行年报督导职责;对年报率排名倒数的几个区,开展实地督查调研,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加强指导。各区市场监管局也建立通报制度,对基层所年报进度情况进行通报,层层传递压力,确保了工作推进。

□江苏省南京市工商局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