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指令”见成效 “一面旗帜”管市场
宜兴开启市场大监管大服务模式
本报讯 新登记内资企业2166户,新增注册资本211.42亿元,新增外资企业14户,新增注册资本7194.94万美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276件,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152.73万元;启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共办理各类案件216件,案值达2000多万元……不久前,江苏省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半年度监管数据。该市大监管格局形成后,宜兴市市场监管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去年4月23日,原宜兴工商行政管理局、宜兴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整合,成立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起一个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体系。一年多时间,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初步探索形成了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的市场监管机制。该局局长周达祥说:“以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强化实战、提升效能为理念,机关‘瘦身’,基层‘强身’,保证队伍改革建设实现‘1+ 1+1=1’,工作效率实现‘1+1+1>3’的目标。”目前,该局机关层面内设机构数减少40%,组建了17个分局,真正体现了精兵简政、下沉基层的改革成效。
大监管格局形成后,各项工作上通下达,“一个指令”见成效。今年,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开展“暖企行动”,在该局积极推进下,宜兴市首次启动了“宜兴市市长质量奖”推选活动。活动指令一下达,市局及基层分局统一行动,制定了评定模式,并开设专题培训,吸引了全市60多家骨干企业竞争该奖项。在该局引导下,湖父杨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成为宜兴市以乡镇名义注册的首件证明商标。为了深化服务,该局整合各科室职能,从商标打造、标准化制定、质量安全把控等方面入手,帮助湖父杨梅提升品牌优势。该局全面启动“先照后证”“一照一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将事权下放到17个分局,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建立“一窗收件、数据共享、并联审批、核发一照”登记模式,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同时,该局联合市工商银行和市邮政局推行了“工商企业通”及“执照邮速通”服务,取得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的突破。该局行政许可服务窗口开通了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今年以来为远东控股、俊知技术、三木集团等企业提供了便捷服务。
市场监管“多龙治水”改变后,如今是“一面旗帜”管市场,“一身制服”向群众。在2016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该局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服务到位,引来近千名群众咨询;各基层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当地政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年初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召开后,该局统一了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和执法文书,成立了20家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首次聘任了20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和305名信息员。今年以来,该局开展了食用油、豆制品、儿童食品等专项整治,共检查生产单位304家次、食品经营户965户,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6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同时,该局成立了17个举报投诉站,对全市消费维权服务站进行了完善更新,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案件移送、互通互联和执法协作,维权工作成效明显。
□高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