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潼南创新监管方式

科学抽检提升商品质量监管效能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10月13日 A6 版)

  本报讯 今年以来,重庆市工商局潼南区分局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创新监管方式,大力加强随机抽查机制建设,避免了监督抽查中可能存在的“抽小样”“抽人情样”“选择性抽样”等问题,确保商品质量监督科学公正。今年前9个月,该分局随机抽取基础教育设备、通信产品、服装、贵重金属、农资、装饰装修材料等136种商品,随机选派执法人员88人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47份,处罚款7.64万元。抽检结果显示,62组样品中,不合格11组,合格率为82.3%。
  今年5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首次正式提出对经营者实施随机抽查,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对销售的商品以及经营性服务中使用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为新形势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指明了方向。对此,潼南区分局印发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随机抽查实施方案》,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统一部署,在重庆市率先有计划地推进随机抽查检验工作。
  为此,潼南区分局合理建立两个数据库,做到科学抽查。该分局运用大数据,综合分析近年来全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结果、舆情监测情况,以质量问题易发的热点行业和商品类别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将质量问题反映较强烈的产品纳入抽查计划,将12315平台被诉信息、年报公示信息及工商所巡查记录信息有效结合,建立了行业数据库;制定《潼南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目录》,覆盖约110个重点行业商品品种,为科学确定监督抽查产品计划提供了依据,并根据经济户口数据实时更新,随机抽查时依据数据库直接抽取,大大提升了抽查工作的便利性。该分局还建立执法人员数据库,整合分局具备执法资格人员90名,根据每次执法需要,通过抽查工作管理平台随机选派两名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增强执法人员选派的合理性,确保抽查检验结果科学公正。
  潼南区分局在行业数据库中,根据行业主体数量,按照20%~30%的比例,随机抽取经营主体,“突袭”企业;采用“全局+区域+工商所”三级联动方式,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同时结合随机抽取经营主体的数量、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在城区3个工商所辖区内实行工商所随机与区域随机相结合的选派方式,在其余工商所辖区内实行区域随机与全分局随机相结合的选派方式,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今年6月,该分局随机抽查基础教育装备商品,涉及经营者30户,抽查商品41种;7月对市场销售的20个品牌手机等11种信息技术商品进行随机抽查,涉及经营者31户;8月随机抽查服装经营者43户、贵重金属经营者25户,抽查商品18种;9月随机抽查装饰装修材料经营者38户、农资经营者48户,抽查商品66种。
  潼南区分局强化随机抽查结果的运用,按照相关规定将抽查信息完整录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做到抽查结果“全公开”,不合格商品处理情况“全公开”,抽查质量状况“全公开”。今年以来,该分局通过公示平台向社会公布随机抽查信息4期,发布消费引导提示5次,提高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效能,起到了促进市场主体加强自律和震慑警示的作用。

□杨 雷 陈 静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