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开 区域协同

——北京市西城区开展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11月15日 A3 版)

  □

  编者按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建立企业信用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对于实现市场监管公平、规范、高效,减轻企业负担和减少权力寻租,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和北京市有关工作部署,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立足职能,改革创新,建立区级层面联合“双随机”抽查机制,实现监管执法公平公正、区域协同。

机制统筹平台支撑 筑牢联合“双随机”工作基础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可有效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减少权力寻租空间,突出监管的公平性;减少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各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对失信主体实施联合信用约束,可有效增强市场主体的守法自觉性。在西城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相关委办局积极配合下,西城工商分局积极探索,按照抽查工作要求完善“两库一清单”,并从多方面保障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顺利开展。
  建章立制,细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及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工作要求,西城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于2016年7月出台了《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区级联合“双随机”抽查奠定了制度基础。
  全区统筹,市场秩序监管联席会议统一组织。联合“双随机”抽查的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早在2015年2月,西城区就筹建了市场秩序监管联席会议,为开展联合“双随机”监管提供了组织保障。此次抽查工作以西城区市场秩序监管联席会为运转核心,发挥联席会统筹、协调的优势调配执法力量,形成监管合力。
  依托平台,建立“两库一清单”。“双随机”抽查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西城区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区级协同监管平台,涵盖了全区市场主体数据库及风险数据库,能够搭载“双随机”抽查功能,实现“双随机”抽查工作电子化与痕迹化。共享平台于2016年2月在区政府云平台上线运行,通过归集各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监管风险问题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信息,能够实现信息归集、共享、预警等功能。
  按照“双随机”抽查工作要求,西城区“两库一清单”中的主体信息库已经在西城区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上建成,包括基础数据库,共计归集71909个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包括开业库和注吊销库);风险数据库,共计归集13647户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西城区市场主体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归集的所有企业风险信息);平台主体预警结果数据库,共计归集1948户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执法人员库和随机检查事项清单由西城区法制办归集并已导入平台。目前,已导入的执法人员库涉及31个部门,执法人员共计4149名;检查事项清单包括287个大类检查事项。
  共享平台的功能应用和数据积累确保了区域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可以通过行业选择、问题类别、区域选择和数据来源等条件的设定实现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而让抽查工作随机而不随意。由于共享平台遵循主体名下归风险的原则,能够实现风险预警功能,符合国务院提出的“重点抽查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的要求,针对不同风险预警级别的企业可采取差异化监管手段,既体现了抽查工作的“随机性”,又能聚焦风险防控,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抽查的靶向性和行政执法效率。同时,共享平台可实现跨部门和部门内两种“双随机”抽查模式,满足横向和纵向“双随机”抽查需求。

周密部署 整合资源 顺利启动联合“双随机”抽查
  在西城区市场秩序监管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下,2016年9月7日西城区正式启动了全市区级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对抽查时间、范围、内容及职责分工、检查方式、实施步骤等进行了详细部署。此次“双随机”抽查是第一次在区级层面实施的联合“双随机”抽查,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联合“双随机”抽查的流程和模式,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新机制。
  本次抽查工作依托西城区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抽查系统,根据平台风险预警结果确定了金融、预付费、食品安全等高风险行业,在该范围随机抽取60户企业作为检查对象,由系统随机选择工商、税务、食品药品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的54名执法人员组成6个联合抽查小组统一开展抽查工作。
  为确保首次联合“双随机”抽查取得实效,抽查组在抽查前采取多项措施精心准备:一是提前书面告知企业,为企业预留准备时间;二是执法人员预先熟悉被检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摸清企业的底数;三是认真梳理现场检查的事项清单,做到检查全面、彻底。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使用一份检查记录单,一次性完成对同一市场主体多个检查事项的检查任务,避免了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
  截至今年9月30日,60户市场主体全部抽查完毕。经查,发现问题企业44户,涉及问题事项19大类,共计97项违法违规行为。其中,三个部门均认定存在违法行为的12户,两个部门均认定存在违法行为的4户。从检查结果可以看出,被查企业问题出现率高达73%,说明基于风险预警结果抽取检查对象有效提高了问题发现率,有利于提高执法的靶向性和行政效率。下一步,参加检查的各部门将根据各自表述、分别录入、统一汇总的原则对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并通过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向社会公示,为守法诚信企业积累良好信用记录,对违法失信主体或人员实施信用约束。

几点思考
  “双随机、一公开”是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手段,通过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体现了监管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公开抽查结果,对企业而言,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信息披露能够有效强化社会监督;如抽查结果一切正常,则是对企业良好信用的背书。对执法人员而言,公开抽查结果也是一种约束,抽查过程的有效性、结果公示的规范性等都对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双随机”抽查作为一种新的监管方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此次联合“双随机”抽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完善“双随机”抽查机制的思考。
  一是执法人员能力匹配问题。由于参与“双随机”抽查的部门涉及多个监管领域,执法人员岗位职责、专业分工也不尽相同,如果未对执法人员库进行有效规范和分类,随机抽取的执法人员在开展检查过程中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项业务能力和专业背景,难以承担抽查任务,导致抽查效能降低。
  二是抽查周期与后续处理问题。跨部门“双随机”抽查涵盖了多个职能部门,由于各部门职权范围、执法周期等不尽相同,因此存在检查周期不同步的问题。另外,对于如何进一步处理抽查结果,后续是由检查小组继续跟进,还是把有问题的企业移交属地部门进行查处,是抽查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是抽查结果的界定和公示问题。不同于行政处罚,抽查结果的性质如何界定是亟待研究和规范的重要问题。“双随机、一公开”落脚点在公开,对于最终抽查结果的公示,其内容、标准和方式等尚未形成标准化规范。比如,工商部门在抽查过程中发现涉嫌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是否应当公示、如何公示等尚无明确依据。

具体建议
  第一,尽快建立统一的执法人员库,并根据岗位职责、业务特长进行分类。按照国务院提出的“随机抽查事项要在年内达市场监管执法事项的70%以上,其他行政执法事项的50%以上,明年年底前要实现全覆盖”的要求,“双随机”抽查是未来监管手段的主流趋势,抽查事项涵盖市场监管各方面,其对执法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执法人员岗位职责、专业分工的不同,相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制定执法人员专业分类标准,按照岗位职能和专业背景等对执法人员进行科学分类,建立统一的执法人员库,在合理的范围随机抽取执法人员,保障抽查工作的效能和水平。同时,应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抽查人员具备与抽查工作匹配的专业水平。
  第二,明确抽查结果公示的具体标准。本着对抽查对象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应界定“抽查结果”这一概念的性质,抓紧研究制定抽查结果公示内容的具体规范和标准,确保公示内容客观明确、真实全面;加快研究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后续处理的流程,进一步完善抽查流程和工作规范。同时,各部门应按照规范化要求,在明确部门公示标准的基础上,梳理汇总抽查结果,统一归集至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向社会公示,强化社会监督。
  第三,加强对“双随机”抽查工作的宣传。随机抽查是事中事后监管的主要手段,是政府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规范市场监管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广泛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加大对“双随机”抽查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执法人员和市场主体对抽查工作的认识水平,在不断完善随机抽查监管机制、提高执法效能的同时,增强市场主体守法经营的自觉性、自律性,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局长 赵 斌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