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村先摸底 党员带头共致富

古蔺对症下药帮扶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11月18日 A2 版)

  本报讯 今年计划减少贫困人口23493人,完成贫困村脱贫摘帽22个,这是四川省古蔺县制定的脱贫工作目标。
  据了解,地处川黔交界、大娄山北侧的古蔺县是闻名中外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古蔺县、乡、村逐级签订了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把脱贫攻坚作为重点工作。
  古蔺县工商质监局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出谋划策,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干部下村先摸底,各司其职帮助贫困户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规划,根据不同村组的特色,确立短期脱贫项目与长期脱贫项目相结合的思路,确保脱贫不返贫。”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作中,该局加强市场监管,开展“计量惠民”行动,帮助经营者正确使用和维护计量器具,杜绝计量不准影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打响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的步伐。
  “全镇15个村1个社区,其中8个是贫困村,按照‘苦干三年、脱贫摘帽’的要求,这8个村在2018年之前必须全部脱贫。”古蔺县双沙镇党委书记王庆心里有一本账。
  古蔺县双沙镇东山村村民彭兴明,父母都患病,以前在外打工,现在想回乡搞养殖。“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为他争取了扶持资金,帮助他确立扩大规模、实现增收的脱贫思路。”王庆说。拿到5万元的扶贫贷款和3000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彭兴明养起了林下土鸡,一年纯收入达2万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员起到了带头作用。”古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帮扶干部和太平镇九龙村村干部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葡萄种植产业,打算大面积推广。一直靠种玉米为生的村民却犯起了嘀咕:“地里从没种过的东西能成活吗?就算种出来了,能卖上好价钱吗?”尽管帮扶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还是没人肯种。老党员王江宏主动找到帮扶干部说:“我看这个项目好,还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是党员,我带头种。”在他的带动下,如今九龙村近90户农户种上了葡萄,种植面积500亩。
  “光靠贫困户单打独斗势单力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古蔺县工商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该局的帮扶下,各乡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太平镇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其中九龙村的葡萄,城武村和高泥村的核桃、甜橙、薏仁知名度越来越高。双沙镇东山村确立了“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思路,既有生态蛋鸡养殖等短期脱贫项目,又有秋艳香桃这样的长期脱贫项目,确保脱贫不返贫。太平镇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以红色旅游和生态农业相结合,吸纳部分贫困户从事旅游服务产业。“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集体富了才能带动大家富。”太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侯景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