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皮囊包裹下的本心

——读蔡崇达的《皮囊》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7年01月05日 A4 版)

  □

  我宁愿相信蔡崇达是一名外科医生,而手术台上是自己因为敏感而伤痕累累的心。
  读过一些关于成功励志的书,作者像一个个扛着设备的摄像师,走遍大江南北,纵览世间百态,摄录鲜活生动的图景,让我们能轻松地去浏览窥视,尽力与自己的思想或履历对接。而后,或一声喟叹,或半日激情。
  《皮囊》远非如此。《皮囊》是一本小巧精致的书,而这十几万字带来的却是一次并不轻松的旅程。作者用自传的方式,将自己的笔幻化为一把精巧的手术刀,每篇短文一次次将本已结痂的伤口剖开,这种经历必定是艰难甚至痛苦的,但是只有这样去思考探究,去感悟成长,才能还原人的本真。其实生命中每一个经过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用他的方式组成你的人生,而用文字记录他们,还原自己,无疑是一种看清生命的最佳方式。《皮囊》中,外婆的母亲将自己悟出的对生命的超脱,传递给了年少的作者;《母亲的房子》中,母亲将从不言说的爱用一种执拗的方式表达得酣畅淋漓;《我的神明朋友》中,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如何从巨大的情感冲击中逃脱;《张美丽》的悲情则是在当下变革冲击下的一个无奈的缩影;《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少年朋友,毫不掩饰地晒出了我们在成长中隐藏于内心常常不敢示人的梦想、欲望、迷茫、挣扎。这些故事,有的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实际上却发生在我们周围,甚至主角就是我们自己,只是我们或者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或者懒惰胆怯,没有如作者般积极勇敢地探寻。每个人读书时的感触有所不同,我想,假如能借助作者的力量去审视自己的成长与内心,便是读《皮囊》最大的收获。
  每个人都有一个皮囊,有的皮囊并没有真正地承载鲜活的心,而一颗真正活着的心不能舍弃皮囊,它会把皮囊照亮,与他人、与世界、与人生、与情感触碰感知。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说过:“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一个人在静谧的夜晚,捧起《皮囊》,用一本认人、认心的书,将心点亮,映照彼此,温暖彼此,体会皮囊包裹下心的羁旅。

□辽宁省鞍山市工商局 王大伟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