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细腻幽微的人性深处

——读王安忆新书《仙缘与尘缘》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7年10月31日 A4 版)

  □

  《仙缘与尘缘》是著名作家王安忆新近推出的散文随笔集,整本书围绕旅行、世情、读书、忆旧等不同主题分为四辑。我行,我看,我写,我读,思……与王安忆身为小说家时躲在人物背后不同,这本清新别致的散文小品充满温情与意趣,融入了她对人性的体贴和对世情的幽微洞察。
  旅行与世情,仙缘与尘缘,读书与写作……在这本书中,王安忆从容悠游,袒露自己在小说中不曾呈现的内心世界,其思想独到、深邃而不流于俗。读者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在小说里没有见过的不一样的王安忆,一个聪慧睿智而又亲切可爱的王安忆。
  王安忆是当代最高产的作家之一,海派文学的代表。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她一直笔锋不减,也不断变换着写作题材和写作方式,先后出版了多部优秀著作。写作之余,王安忆也非常热爱阅读,她看大量的书,凡能在书讯上找得到的好书都一一买来看,边看边记笔记,边看边思考。她尤其偏爱《红楼梦》,称“这是一本天书,中国的小说因有了它而有了永不可实现的神圣,写作者们也因此有了小说的理想。那些世情故事背后,其实有一个神话,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就是前缘”。王安忆还记得,她母亲茹志鹃最爱提及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的两句唱词:“我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和笔墨结下骨肉亲。”
  《仙缘与尘缘》书中的不少文字跟阅读有关,其中重点收录的一篇名为《仙缘与尘缘》的散文,是王安忆将《红楼梦》中的黛玉与《浮生六记》中的芸娘进行对照分析的阅读笔记。文章在谈论沈复与芸娘的悲戚情爱时,不时联想到宝玉与黛玉、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相关遭际,弥漫于字里行间的细切感喟,显示出在读书中读人、在读人中读情的不凡功力和醇厚意味,从而使经典作品具有更为丰沛的意义。
  1980年,王安忆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进修,对吴组缃先生在课堂上讲《红楼梦》记忆犹新。讲到宝黛悲剧的当口儿,吴组缃先生问台下学生,倘若真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位日后生活会不会幸福。他紧接回答道:否!然后建议读一本书《浮生六记》。吴组缃先生的意思是,这一对精致的小儿女,哪里经得起尘世的折磨?他们早晚一个“散”字。王安忆亦认同,认为“婚姻生活总在人世间,而那两人则注册仙籍”。她分析说,“仿佛事先就有安排,曹雪芹负责仙缘,尘缘归高鹗,《浮生六记》且又将这一段再接下去”。
  细细品味王安忆的《仙缘与尘缘》,感觉回味无穷,正如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王德威所言:“王安忆的作品永远让人有所思,令人耳目一新,我给她最高的评价!”

□钟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