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委诉百度,为消费者维权打开新思路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1月10日 A3 版)

  “监听电话”“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您手机上的“手机百度”和“百度浏览器”等APP正偷窥并泄露着你的隐私。针对百度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等相关问题,江苏省消保委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扬子晚报记者昨天从江苏省消保委获悉,该公益诉讼是2017年12月11日提起的,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1月6日《扬子晚报》)
  众所周知,如果手机APP的信息安全关口失守,无异于将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置于“裸奔”的境地。然而人们发现,百度对此好像并不在意。据称,它不仅对江苏省消保委的介入“态度消极”,乃至在对方“多次催促和公开监督”下,才肯上门接受约谈,而且百度最终对于旗下“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两款产品中存在的“监听电话”“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等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拒不整改”,甚至根本不愿给消费者在信息收集上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由此看来,百度不但对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态度冷漠,就连代表消费者进行调查和维权的消保委也好像根本没有放在眼里。人们不禁要问,百度为什么会如此傲慢?是谁给了它这么做的底气?
  其实,百度已经不是第一次表现出如此的“高冷”范儿了。前些年的魏则西事件曾一度将“莆田系”和它身后的百度商业推广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时至今日,它的医疗竞价广告仍然在那里悬挂着,至于它究竟有没有改为“信誉度为主,价格为辅”的广告排序机制,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个医疗关键词试试。
  不过,这次江苏省消保委可是代表江苏乃至全国的消费者向法院提起了公益诉讼,而且法院已经立案。那么此次借助司法的力量能不能规范百度公司涉嫌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的行为,不妨拭目以待。
  当前,侵害消息者个人信息权问题大量存在,有关保护工作亟待强化。毫无疑问,此次诉讼必将成为一个关于消费者维权尤其是保护个人隐私的标志性法治事件。

□徐建辉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