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笼换鸟”促产业转型升级 “筑巢引凤”服务项目建设
新余渝水园区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本报讯“腾”出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及“僵尸企业”占地,“换”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建设标准化厂房,搭建起一个个产业集聚“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金凤凰”……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依托袁河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工业园两大平台,通过“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筑巢引凤”服务项目建设,不仅盘活了园区资源,还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项目落户。两大园区通过“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渝水区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把因种种情况停产、停建的企业土地、厂房等资源变为招商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引进新企业。近年来,该区共盘活工业用地3109亩,新引进企业20多家。目前,盘活原正华厂区通过水北商会3P项目投资6亿元建设的40万平方米光电产业园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将部分投入使用。“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而且缩短了新落户企业建设厂房的周期,促使项目尽快投产,激活了园区经济。”渝水区新兴产业工业园党工委书记艾韦告诉笔者。
新兴产业工业园内,总投资3亿元的锂电池隔膜纸生产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试生产。该地块原属企业九鼎环保项目,由于环保压力问题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园区通过“腾笼换鸟”引进江西通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锂电池隔膜纸生产项目,盘活了闲置土地。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达产达标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亿元。公司总经理陈伟说:“锂电池应用范围广、需求量大,产业发展前景好,项目落户到渝水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和产业集群优势,新兴产业工业园锂电池产业链较为完整,‘带动效应’显著。现在,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前不久,在渝水区2017年度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奖励表彰大会上,落户于袁河经济开发区的新余市碧水新材料有限公司带钢EPS绿色表面清洁处理服务平台获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奖,奖金600万元。该公司正是该区通过“腾笼换鸟”引进的企业之一,项目占地160亩。“之前这块地属于一家钢铁加工企业,因为资金问题被闲置了三四年,已经做了一部分基础设施,这为我们加快项目建设节省了空间,也省了些力。”公司总经理杨美权告诉笔者,“截至今年1月底,我们已经投入资金1.7亿元,建设包括生产线、综合楼、厂房等,购置了国际先进的带钢EPS处理生产线,预计2018年固定资产投入还会增加至少500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3亿元以上。”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从新余坐高铁至上海、深圳4.5小时,至武汉、福州3小时,能很好地承接长三角、珠三角、长江城市群、闽西黄金海岸产业转移,区位、交通、物流优势突出。该区借助两大园区的产业集群及区位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加大对园区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挖掘园区发展潜力,并通过实施“筑巢引凤”,积极建设标准化厂房,强化对园区企业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和手续办理、用水用电、用工等方面的“保姆式”服务,为企业落户、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去年8月签约,当月就搬进来并投产,现在月均销售额有200多万元。”落户在袁河经济开发区现代装备制造园的江西巨浪悠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涡旋压缩机及汽车空调系统的公司,说起标准化厂房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总经理李绘明很有感触,“标准化厂房‘拎包’就可入驻,配套相对完善,省了不少建设、装修时间,能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生产。”
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该区投资5亿元建设的25万平方米锂电产业园,目前已落户企业21家,锂电产业链已经形成;总投资5亿元的江西中欧医药健康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已有3家上市公司入园投资;完成了现代装备制造园1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现已入驻企业23家,入驻率超过80%。今年拟继续建设标准化厂房11万平方米,进一步满足落户企业的需要,更好地承接项目落地。
一批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被引进落户,做大做强了产业规模,实现了园区经济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2017年,两大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亿元,财政总收入4.62亿元,分别占全区的67.5%、12.7%,为区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廖海金 吴红忠 倪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