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归来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陟山门街开墙打洞封堵整治工作纪实
北京市西城区的陟山门街全长200余米,连接北海公园东门与景山公园西门,古为皇家御道,现为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内有冰窖、大高玄殿和大衙门三大著名古建筑。
近年来,随着北京旅游业的发展,陟山门街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游客经过驻足。游客数量激增带来的商机,导致小饭馆、小干果店、小食品店等低端产业在陟山门街遍地开花。
临街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普遍存在擅自改变住房结构、私自开墙打洞、私搭乱建违章建筑等行为。受制于经营面积较小、经营规模不达标,排叉、糕点、干果等食品无法现场制作,均来自外部采购,因而食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存在食物中毒的风险。此外,由于商户占道经营、货车乱停乱放,街道几乎被堵死,居民反映称陟山门街最窄的地方只有9米。
从2017年6月底开始,什刹海街道办事处进驻陟山门地区,现场摸清商户和居民的实际情况。2017年8月底,全面整治行动开始实施。工商、食药监、城管等部门执法人员开展了高频次、高强度的联合检查。对存在开墙打洞经营行为的商户,执法人员通过张贴告知书、入户约谈等方式劝说其尽快停止营业并办理注销手续。
目前,陟山门街开墙打洞行为得到有效治理,开墙打洞点位全部实现封堵。陟山门街已改为步行街,并依据古街特色进行了美化绿化,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风貌。
然而,整治工作远未结束。西城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只要利润可观,有些商户即使冒着被取缔的风险也要开展经营活动,其中一些商户甚至可能采取‘躲猫猫’的游击策略,导致开墙打洞行为屡禁不止,难以实现彻底关停。”
同样,对房屋产权人来说,受商业利益驱使,他们仍有可能将房屋出租给其他商户。到时候,如果开墙打洞专项整治转变成无证无照经营治理,按下葫芦起了瓢,执法人员的工作量非但没有减少,还会因违法行为和违法主体越来越复杂而大大增加。
此外,整治完成之后如果便民服务跟不上,会造成周边居民生活不便,容易引起居民不满,对疏解整治促提升全局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街道办事处、各职能部门、社区建立起沟通联系机制,推动市场监管与城市网格深度融合,积极吸纳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解决方案是,合理利用整治腾退的房屋构建一站式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发展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的便民服务设施。
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工商部门以经营场所为着力点,从房屋用途、安全条件、公共利益出发,推进对开墙打洞经营主体的营业执照吊销注销工作。同时,依托西城区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将开墙打洞经营主体失信行为进行公示,各执法部门间信息互通、协调联动,对开墙打洞后持续经营主体实施多部门行政许可限制登记措施,并结合共享平台预警结果,对涉及区域、行业的突出问题加大抽查和整治力度。
□李 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