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仓探索罚没物资分类处置新模式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4月27日 A2 版)

  本报讯 在江苏省苏州市工商局的指导下,太仓市市场监管局探索罚没物资有效管理和科学分类处置机制,避免传统“一刀切”式焚烧处理易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创立罚没物资处置全过程引入财政监督新模式,形成了“规范管理、科学分类、科学处置、全程监督”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今年3月份,该局对近年来罚没物资中不可回收利用的劣质蜂蜜、侵权白酒和皮鞋、不合格化妆品等54种近3000件(箱)物品进行了集中焚烧发电处理,对叉车进行了拍卖,把标签不合格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肉制食品捐赠给养老院和贫困家庭,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不断规范罚没物资管理。把罚没物资作为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做到从入库上架到出库最终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均管理到位。该局依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及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出台了暂扣和罚没物资管理规定,确定暂扣和罚没物资分别由综合执法大队和办公室专人负责管理,明确要求暂扣转罚没、罚没物资入库、罚没物资出库处置等均须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清点并做好交接手续,防止罚没物资出现因管理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被侵占的情况发生。
  科学区分罚没物资类别。科学合理界定罚没物资属性是有效处置罚没物资的前提。该局通过对多年罚没物资处理的研究,逐渐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分类方式:每年年初将上一年度罚没物资依据不同属性准确区分出几大类别,分别是可继续使用的大型物品(如叉车等)、无质量问题的普通物品(如只是标签不合格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注册商标与商品可剥离的物品(如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服饰和鞋子等)、可分解且有价值的电子产品、不可利用的其他物品(如劣质药品等)等。
  分类处置实现物尽其用。该局每年3月15日前后,对科学区分出的不同罚没物资进行分类,分别采取直接依法拍卖变卖、捐赠给公益慈善机构、交专业公司拆解回收再循环利用、交垃圾焚烧发电公司用于焚烧发电等不同处置模式,所得收益均上缴财政,实现罚没物资处置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发挥了罚没物资的再利用价值,实现了对罚没物资的“变废为宝”和物尽其用,并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和报纸等传统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对违法行为的有效震慑。
  全程引入监督制约机制。该局除了将罚没物资处置纳入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并做到全程留痕外,为防止捐赠等处置过程中出现罚没物资被侵占、挪用、调换、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创新引入财政部门和新闻媒体全程监督机制,在罚没物资处置涉及的清点、分类、装运、处置等环节,均邀请财政工作人员和新闻媒体记者进行监督,确保罚没物资做到公开、透明、依法处置,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和执法人员失职渎职问题的发生。

□王艳新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