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长大的吴仕鹏心中一直放不下蓝色的梦想,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他创业的初心。凭借这份情怀,他的藻类产业企业在行业内创造了五个第一——
吴仕鹏:心怀蓝色梦想的企业家
这是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也是一个万众创新、万物互联的时代,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走在行业的前列。山东省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仕鹏正是这样一名看准发展趋势,勇于阔步前行的企业家。
艰苦创业 心怀开发海洋梦想
吴仕鹏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创业之初的梦想就是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资源创造价值。
2000年,在海洋行业老国企扎根16年的吴仕鹏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中,带领部分下岗职工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干挑战性的工作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吴仕鹏说。
创业伊始,聚大洋面临着缺人才、缺资金、缺市场的处境,但吴仕鹏的目标并不小,那就是做出“高端产品”。面对闲置了15年的小厂房和设备,吴仕鹏带领员工历经半年的“垦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行。
为突破发展瓶颈,聚大洋积极寻求与高校的“联盟”,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2012年更是将高校联合的触角伸向了国外,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签订了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人才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引进弗林德斯大学专家团队,争取到了山东省2013年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的支持。
高科技人才产生的巨大能量直接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18年来,聚大洋从一个不到100万元资产的小作坊成长为海洋高科技企业集团,拥有国内3万亩海域、国外150公里海岸线的海藻采集权,企业主导产品占国内市场22%,占国际市场25%,成为国内首家集海藻育苗、养殖、综合加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式藻类产业企业。
心怀高远 事业有成广赢赞誉
一家企业的气质和风格往往取决于这家企业掌门人的性格。吴仕鹏为聚大洋注入了什么精神呢?
当笔者问到“聚大洋”名字的由来时,吴仕鹏这样解释——“聚”字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其寓意为用全体员工的诚实拼搏,实现企业的六聚,即聚中华之人气,聚四海之精气,聚五洲之财气,聚神州之灵气,聚现代之朝气,聚华夏之豪气。
正是以这样的精气神,聚大洋在行业内创造了五个第一——第一家全产业链式藻类产业企业;第一家突破单一褐藻加工,能同时加工红藻、绿藻、蓝藻四大海藻门类的蓝色经济示范企业;第一家拥有国家级海藻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第一家与国外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并引进泰山学者的企业;第一家走出国门实现跨国并购的藻类产业企业。
吴仕鹏不仅致力于丰富企业文化内涵,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创造社会效益。集团以聚大洋冠名设立500万元慈善基金、大力推行节能减排项目、投资600多万元扩建污水处理提升工程……一系列颇具社会责任感的举动为聚大洋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放眼全球 “走出去”争做先锋
企业发展不仅要“引进来”,还需“走出去”,实现两条腿走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指导下,吴仕鹏开始把目光瞄准海外市场。他利用前期和高校联盟的优势,经过考察,确定澳大利亚、爱尔兰、智利为3个资源开发地,并一举并购澳大利亚AKP海藻公司,获得了厂房土地设备生产线和150公里海岸线的海藻开采权,成功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南澳海藻开采权的企业。
随着国际化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的不断开拓,聚大洋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已打开欧、美、日、韩、澳等国际高端市场,出口量已占生产总量的80%。吴仕鹏清楚地认识到,应当以过硬的产品回报广大消费者。凭借良好的品牌声誉,他决定进军医药产业。
2016年,聚大洋采用国际领先的海藻多糖应用技术,建设了年产80亿粒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的生产线20条。与传统明胶胶囊相比,海藻胶囊稳定性更好、保质期更长、安全性更高,这也成为聚大洋未来5年发展的重点领域。
吴仕鹏志向远大。他放眼全球,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推动国外优质原料、先进科技、优秀人才的引进,同时让聚大洋产品走出国门。他说,要把聚大洋打造成为百年名企。
□李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