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年报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6月28日 A2 版)

  一辆辆红顶三轮儿,在胡同里跑得飞快,东直门的景儿,可全在他们嘴里。
  在北京市东直门地区,有这样一群特殊而平凡的经营者。他们蹬着三轮儿,拉着游客,穿梭在鼓楼大街、五道营胡同、国子监等知名景点之间,是老北京胡同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的宣传者,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车工”。
  1987年,东城区三轮车站成立,共有“车工”183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2001年,北京市工商局东城分局为登记在三轮车站的“车工”们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来,由于拆迁搬家、转行等原因,人数减少到目前的77人。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超过80岁,最小的也将近60岁。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加上年龄较大,因而一直做着老本行维持生计。
  2017年初,东直门工商所开展年报工作时,专门成立三轮车帮扶小组,由所长、主管副所长及两名干部共4人组成。他们与“车工”们逐户取得联系,进行年报集中填报。“车工”们大多不懂电脑操作,工商干部就详细讲解年报填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他们填写纸质年报,然后再由工商干部录入年报系统。
  “车工”张文山今年68岁了,帮扶工作开始后,他和工商干部小雍越来越熟悉。接到小雍的电话时,张大爷正愁没人帮助年报。
  “我和老伴儿不会上网,孩子不在身边,真不知道怎么报。”
  “您甭着急,您平时蹬三轮车在哪儿歇脚,我们带着纸质年报给您现场填写。您要是不出门,也可以告诉我们您的住址,我们过去给您现场填报。”
  “太好了,谢谢你啊孩子!”
  “张大爷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考虑到部分人力三轮车经营者年龄较大可能转行,工商干部积极向他们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最新政策。对于符合要求、有意愿办理企业营业执照,或者准备在固定场所经营的,东直门工商所承诺将大力协助办理新的证照。同时,东直门工商所党支部与特困“车工”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
  今年5月初,东直门工商所所长徐海东带队来到东城区三轮车站,给家庭困难的“车工”送去慰问,并向在场的所有人力三轮车经营者介绍了当前东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一般5天就可以办完营业执照,如果愿意在固定场所开展经营,工商所愿意全程协助办理。”徐海东说。
  73岁的“车工”唐敬歧听后十分开心。他说:“再过几年,我这三轮车就蹬不动了,正愁着怎么办呢。政府出台的政策真好,以后我想在家旁边卖点儿食杂品,想办个营业执照。”
  徐海东当即表示:“大家有什么需求,欢迎随时向我们提,我们将继续做好服务。对于唐大爷的需求,我们工商所会专门安排一名同志提供全程服务。”
  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是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的方向。接下来,东直门工商所将对这些人力三轮车经营者逐户进行资料整理,一人一档,并持续关注其经营情况,为他们提供精准帮扶。

□陈 静 雍华中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