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管理工作慎用“一刀切”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8月28日 A4 版)

  近来在环境整治中,一些地方对畜禽养殖场采取禁养、关闭和拆除等办法,出现工作简单化甚至整治扩大化倾向。不独环境整治,在移风易俗、行业调控、经验推行等方面,一些地方不顾实际、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看似执行政策雷厉风行,实则只顾自己方便,不管群众方便不方便。(8月14日《人民日报》)
  不可否认,“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在应对违法违纪等“硬杠杠”、加快形成短期高压态势的过程中,的确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其成效取得也相对更加迅速、更加突出。但能否采用“一刀切”一定要有大前提,就是政策把握要尽可能精准、制度执行要尽可能明确、工作成效要尽可能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让群众满意,否则很容易陷入“宁杀错,不放过”的怪圈,无法自拔。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 刀切”的工作方法出现了滥用、错用等情形。一些同志简单化思维较严重,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地认为“上级的部署就一定是对的”,不仅缺乏因地制宜的现实考量,更听不进群众意见。少数干部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害怕被特定领域的风险隐患“引火烧身”,于是罔顾事物发展规律,不切实际地搞“一 刀切”,只要自己安全就行。更有甚者,政绩观错位,不顾群众是否需要、只论成绩是否凸显,以“一刀切”搞运动式“大动作”,只为“与众不同”,获得领导关注。
  从本质上看,“一刀切”这个词,本就有着“非对即错”“非黑即白”“非明即暗”的意味。“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更是有其运用的严格要求、特定领域、特殊语境,只要一步不慎,就容易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可以说,该不该采用“一刀切”,要审慎选择、系统谋划,除非真到了万不得已、不如此不行的地步,否则能不用则不用,决不能视之为解决短期问题、消除一时阻碍的“尚方宝剑”,更不能急功近利迎合上级口味、只图省事妄图一步到位,使其沦为错误政绩观的“嫁衣裳”。
  由此可见,做工作要慎用“一刀切”。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谋事态度,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面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更当小心应对,避开惯性思维、定势思维误区,确保负面影响最小化、群众利益最大化。其次,要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理念,很多问题要实现治根治本,需要时间来过渡,更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既不能因为“得不到政绩”而不闻不问、放任其发酵,也不能为了凸显成绩而“下猛药”,以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只有善于学习、广泛学习理论知识,勤到基层一线调研实践,才能真正找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保护群众利益、推动问题的解决。

□雨 凡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