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力促非公经济产业链延伸

20个PPP项目落地,总投资64.1亿元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8月28日 A4 版)

  本报讯 甘肃省张掖市注重扶优培强,五措并举,力促非公经济产业链延伸取得成效。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进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新项目、大项目。今年以来,三元乳业奶制品生产加工项目、张掖天域绿谷公司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甘肃金沙食品有限公司5万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二是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参与PPP项目建设。当地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建设,全市已有20个PPP项目落地实施,总投资64.1亿元。其中,18个PPP项目由民营企业投资运营,持股比例均在50%以上,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热情普遍较高。
  三是持续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张掖天域绿谷农业开发公司牛羊系列高附加值肉制品、鲜骨联产骨素及其衍生的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项目已通过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专家评审,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争取国家补助资金1000万元左右。
  四是龙头企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44家,市级132家,初步形成了以昆仑、雪润、丹马油脂为龙头的粮油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以临泽种子产业园区为核心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以四通、金康脱水蔬菜、中化番茄公司为龙头的高原夏菜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以爱味客、芋兴公司为龙头的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以河西制药、广泰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以发年、绿涵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向西出口企业集群。
  五是持续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目前,张掖市果蔬产品、蔬菜花卉制种以及马铃薯雪花全粉等特色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产品备案基地达到20多万亩。今年1月,全省首列原产地农产品专列从张掖开行,标志着甘肃农产品通过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南向国际贸易物流通道运输实现常态化运营,张掖已成为甘肃河西走廊向东南亚地区出口鲜活农产品最多的地区。

□张彦芬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