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的变化

——北京房山“双走访·织网行动”打造过硬干部队伍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9月12日 A2 版)

  “假亲情真陷阱,骗得了钱财治不了病;施小利钓大鱼,生的是闷气伤的是情。”一首诙谐幽默的打油诗,立刻引起了在场大爷大妈的兴趣,100多人的嘈杂会场瞬间变得安静。以往为老百姓寻“后悔药”的部门,如今主动上门打起“预防针”。
  在北京市房山区,一些商户由充满敌意转变为理解支持,由惴惴不安转变为舒心踏实,执法者和管理对象的关系正发生着微妙变化。服务和管理对象真真切切感受到:以往大多“被动等、自己悟”的事,如今有人“主动谈、尽力帮”了。
  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这几天格外热闹,一群“大檐帽”正就如何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更为合理地设置股权结构、如何规范广告发布、企业在广告发布中的常见问题等进行专题授课。以往需要企业“跑断腿、追着问”的事,如今转为“送上门、坐等学”了。
  一系列变化得益于北京市工商局房山分局正在组织开展的“双走访·织网行动”。
  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但一些干部在精神状态、责任意识、服务态度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房山分局党组深挖细查,疏理出队伍作风建设存在履行职能不到位、“开门搞整改”不够坚决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辖区重点行业、企业力度不够;消保维权方面,很多社区仍存在老年人被诱骗购买保健品、参与非法集资的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2018年伊始,房山分局党组紧密围绕党建创新和履职需要,创造性地提出,在全区开展“双走访·织网行动”。
  走访服务和管理对象。在“双走访·织网行动”中,该分局从领导班子、机关科室到工商所的每名管片干部,根据职责分工,合理分配走访市场主体和监管服务对象任务。通过交流座谈、行政指导等方式,广泛征集他们对工商部门服务监管工作和机关作风整顿成效的意见建议。经过缜密部署,分局计划走访对象400余个,基本涵盖了全区重点发展行业、民生热点行业。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走访活动,旨在把收集的问题记在纸面上、改在行动中,把服务和管理对象急需的法规政策送到家门口、落实在经营中。
  走访社区党组织。在“双走访·织网行动”中,房山分局结合管片划分,积极搭建与社区党组织的交流合作平台,相互学习借鉴优秀党建经验,对接各自需求与优势,积极开展共创共建活动。该分局立足在职党员特长优势、职能优势,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突出职能特色,与社区党组织共同开展送政策、送知识、送法律等服务,主动参与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8月底前,分局走访在职党员集中报到的社区8个。这一举措,也是该分局积极构建“B+T+X”党建模式,提升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工作成效的一次全新尝试。
  织牢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防控网。房山分局充分发挥学习型理论研究小组作用,积极打造一支由一线执法人员和消保维权人员组成的理论功底强、授课模式新、群众接纳度高的消保维权党员宣讲队伍,针对社区群众最需要加强防范的保健品消费陷阱、预付费消费陷阱、类金融投资理财消费陷阱、社区传销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讲座。开展这样的活动,既拉近了工商部门与群众的距离,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织牢维权防控网。该分局充分利用“双报到”机制和“双走访”成果,在重点社区安排几名在职党员为联络员,向社区党组织和群众广泛收集案件线索,强化靶向性执法,有效减少了消费投诉的发生,切实缓解了大型社区、老年社区属地工商所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与消费投诉量大的突出矛盾。
  “双走访·织网行动”开展以来,房山分局走访服务和管理对象276个,征集各类意见建议58条;走访社区党组织5个,开展讲座10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余份,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房山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坚持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点,以“双走访·织网行动”为抓手,聚焦工商主业、聚焦群众需求,努力实现“锻造一支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商干部队伍”的目标。

□侯佳慧 臧 伟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