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都是干货”
重庆出台三十三项措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新发展
本报讯 企业设立登记可以足不出户、商标申请有了绿色通道、微企创业者可获免费培训——今年8月,重庆市工商局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新发展33项措施》,从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优化市场品牌环境、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四个方面,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痛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新发展,获得群众好评。
“每一条都是干货。”重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承诺,对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新发展的‘33项措施’,将不打折扣地落实,让市场主体开办更舒心、成长更暖心、创牌更省心、发展更安心。”
在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33项措施”明确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比国务院统一要求缩短了3.5个工作日。为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设立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33项措施”提出推进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多证合一”改革和“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实行“容缺受理”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等。
在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方面,“33项措施”提出,严格遵循注册登记形式审查原则,除特定情形外,不得要求当事人面签,确需核实真实性而有关人员无法亲自到场的,可采取视频方式确认。除举报和跟踪性抽检外,同一年度对同一商标的同一规格型号的商品原则上不进行重复抽检,让企业安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在优化市场品牌环境方面,“33项措施”明确,将开通商标申请绿色通道,确保商标注册当日申请、当日上报、当日确定申请日期。同时,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商标实质审查周期将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签文周期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商标申请审查周期由9个月缩短至6个月以内,使市场主体尽快获得注册商标,早日投入使用。
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方面,“33项措施”提出,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实施商标审查。重庆市工商局还将制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指南》,加强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或限制企业公平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欺诈、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并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33项措施”还提出,将实施“微企户做大、微企园做优、微企村做强”和创业创新“万人培训”计划,每年免费培训创业者及管理人员1万人次以上,评选一批成长型微企户、微企园、微企村。
在解决企业融资难方面,重庆市工商局将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引导企业通过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此外,还将指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掘商标资产价值,盘活闲置商标资源,加强对各级民营经济协会和微型企业协会的支持,指导协会开展民营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评比活动,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一方面要‘放’,放得更宽,放得更自由。”重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另一方面要‘管’,要加强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治理,为优质、守法的民营企业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曾 立 邱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