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点 打造社会信任消费环境
《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结题暨发布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12月15日,由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结题暨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有关部委的专家参加了发布会。
《报告》从前言、食品安全现状与问题、安全食品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食品溯源体系建设、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条建议、乌兰察布市示范工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报告》指出,食品安全事关基本民生。治理食品安全风险,防范食品安全事件,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满意度,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在国家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多发、频发。
对此,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刘崇森作了解释。他表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食源性疾病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农残、重金属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三是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四是利用互联网针对中老年等特殊群体的食品、保健品欺诈。
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食品、促进中国安全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报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建设国家安全食品安全追溯大数据平台;明确主体权责,强化共治意识,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执法效力;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电子监控体系;建立互联网信息化监管和安全食品电商销售新模式;加强安全食品标识的应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食品的安全标志;营造良好的安全食品产业发展环境;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引导食品企业完成信用资质认证,用信用来捍卫我国的食品安全,打造食品安全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冉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