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在现场”的领导干部
“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口头禅,也是他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马不停蹄地下乡、入企调研;他打电话召集开会,也经常是开解决问题的现场会。在廖俊波工作过的地方,他深入调查、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创造了振奋人心的“俊波速度”。这种工作作风和方法,值得领导干部认真学习。
“会场”与“现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折射的却是作风之异。有些领导掌握情况的办法,通常是听汇报、看材料、开座谈会。这样做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有时候领导难免对所掌握的情况缺乏准确、深入的了解,在“解剖麻雀”时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出现失误。所以,在听汇报、看材料、开座谈会等做法之外,不妨多到现场去了解真实情况、求索答案。这样,不仅有助于减少主观臆断,更展现了实事求是的好作风。
现场是问题的发生地,是验证工作质量的试金石。让现实变得更好、更符合发展需要,是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脱离现实工作是缘木求鱼,在现场办公可以事半功倍;关注现场就是盯住问题的源头、了解问题产生的环境,进而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之道。到现场去,就会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工作能力。
现场是最好的实践课堂。不到现场,就无法获取更多真实细节和切身体会;不到现场,就很难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很难摸准社会的“脉”、点到工作的“穴”。领导干部应该培养“在现场”的作风,练就“在现场”的本领,养成“在现场”的工作习惯,放下堆砌的材料,走出文山会海,主动走进群众中、走入充满矛盾纠纷和棘手问题的现场,做到切实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能在现场解答的不含糊,能在现场解决的不拖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回避。
□亦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