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梦人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03月28日 A4 版)

  □


  □


  □

  编者的话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三月的北京,开启全国两会时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今年的两会格外引人注目,也为信息传播者——媒体,提供了一场新闻“盛宴”。海内外数百家媒体、3000多名记者齐聚北京,他们的身影闪现在会场内外,构成了两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年是本报更名为《中国市场监管报》后首次亮相两会,三位上会记者尽职尽责完成好两会报道任务,为读者带来两会好声音。结束了夜以继日的紧张采访,还带有一身征尘的他们,谈起十多天采访的所见所闻,仍然沉浸在感奋中。本期《读报用报》约请三位上会记者谈一谈今年两会报道中涌现出哪些新的形式和内容,他们是如何在媒体大战中挖掘独家新闻的,以及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难忘经历。我们把这些一一汇集起来,便有了这样一组关于两会报道的体会文章。

沉甸甸的责任
  2月28日,我领取了2019年两会采访的记者证。这是报社更名为《中国市场监管报》后首次亮相两会。尽管我已经是第四次采访全国政协会议了,但心中依然感到小小的激动,以及沉甸甸的责任。
  每年的两会,对媒体人来说,都无异于一场战役。通过今年的采访工作,我深切地感到,提前谋划,才能在紧张的会议期间有序地安排好采访和写作;结合媒体定位,把握重点,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捕捉到符合报纸需求的亮点,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
  今年是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通过这几年采访,我也从一个“小白”变成了一名跑会的“老”记者。领取记者证那天,我制作了一张表格,列明每天会议日程及自己需要安排的采访:全体大会要去人民大会堂,小组会议要根据界别去不同的驻地,新闻发布会要去梅地亚中心……会议开幕那天起,我每天及时与后方的编辑部和新媒体部沟通,根据栏目设置以及版面需求及时采写稿件,拍摄照片。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年的稿件质量与发稿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
  2018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部分界别委员们时说: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国政协成立70周年,通过两会报道,结合行业报关注的重点领域,宣传政治协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取得的成绩,是首先应当把握的主线。
  去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之后,新时代的市场监管工作地位更重要,群众更期待,不少领域得到全国政协重点关注。因此,今年上会期间,我紧紧围绕市场监管领域的热点,如“放管服”改革、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维权、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等采访写稿,既展现委员们积极履职、建言献策的风采,也总结梳理他们的建议推动工作取得的成效,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与往年有的稿件只是罗列委员建议不同,今年写稿时我不仅及时整理采访内容,还搜集了大量背景资料,稿件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写作时思考得更多,收获也更多。
  采访两会是一名记者锻炼成长的绝佳平台。短短10余天,提升的不仅是个人能力,更有认知层次的飞跃。近距离观察两会,为祖国的成就感到骄傲,对未来充满信心。委员对市场监管事业的关注与期待,让我备受鼓舞,我将带着两会采访的激情不断前行,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李 春



难忘的提问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在我连续7年的上会经历中最为难忘。这不仅在于新组建的市场监管总局首次在两会记者会上亮相,也不单单因为这是更名后的《中国市场监管报》第一次报道全国两会,更源于上会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今年年初以来,市场监管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大会开幕前夕,尽管对采写方案了然于胸,但身体状况并未调整到最佳。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拉开帷幕,我和许多同行一样,撸起袖子投入采访。上会前期,我保持了日均两篇多的发稿量,同时全力准备今年两会的关键任务——市场监管总局记者会。作为市场监管总局的首次全国两会专场记者会,本届的主题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的关注。
  日子在紧张与忙碌中过去,就在距记者会仅两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我居然病倒了,体温已经超过39度。心存侥幸的我赶紧吃了退烧药,希望睡一觉就能恢复正常,结果却事与愿违。
  第二天上午,我发现身体状况并未好转,只好放弃原定的采访计划,拖着身子去医院挂号,结果证实患上了流感,我急忙向医生表明了任务需要,必须赶赴两会采访。医生考虑片刻后,开出了特效药,同时嘱咐要小心药物的副作用。回到家,马上按照医嘱服药,难以继续工作,只得卧病在床。
  幸运的是,药效立竿见影,一天多后尽管嗓子依旧沙哑,另有一些药反,但体温已经降下,体力有所恢复。来不及高兴,记者会已经在即。我戴着口罩一早赶到了两会新闻中心,在发布厅前排占好座位。上午10时半,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国家药监局局长焦红、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信步走入发布厅,向记者们招手问好。
  “今天是我们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新组建以来第一次参加记者会。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们来回答大家的问题。”张茅局长的开场白朴实自信。话音刚落,记者们纷纷举起手臂。
  记者会上,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保障食药安全,一个个问题体现了市场监管改革发展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关注。面对记者的问题,三位出席领导的回答全面准确、务实具体,阐述了一年来市场监管工作各领域的成果,并表明了全系统将改革引向深入的决心和信心。
  “请这名男记者提问!”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话筒递到了我的手中。在上会同事的配合和其他媒体同行的帮助下,我把握住机会,在现场向张茅局长提出了系统干部职工所关心的问题。《中国市场监管报》的声音,随着电视、广播、网络的现场直播,第一次传播给了国内外新闻受众。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其间我没有再感到不适,直到记者会结束才发现汗水已经浸透了衬衫,但疲惫仍掩不住激动。这次来之不易的提问机会,既是全体上会记者的努力结果,也是《中国市场监管报》的同事们持续关注改革热点、服务于全系统宣传大局的体现。
  如今,全国两会已成功闭幕,各项报道任务也相继完成,回想起日日夜夜的奋战,犹记得走出新闻中心大厅,春日暖阳照在脸上的那份惬意。在今后新闻事业的道路上,我将始终铭记着采访这届全国两会的毅力、自豪与光荣。

□李 晶



全媒体报道
  今年两会,记者第一次以《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接触的领域更宽,应对的挑战更多,不仅用文字报道两会热点,还尝试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全媒体报道,较好地完成了两会采访报道任务。
  在融媒体时代,对参与两会的记者而言,不仅是技术的比拼,也是一场速度和内容的挑战。在技术优势不明显的条件下,如何创新两会新媒体报道?这次两会报道给记者最深的体会是新媒体报道重在主线清晰。
  结合本报特点,从众多两会报道热点中围绕“市场监管”这一主线做文章,是此次两会新媒体报道的最大特色。
  以记者采写的新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这些内容涉及市场监管》为例,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的主题内容十多个,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记者围绕市场监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梳理出与市场监管相关的中美贸易磋商、优化营商环境、脱贫攻坚、推进“放管服”改革、大湾区发展规划、抗癌药降价及监管6个发布会要点,为后续《让市场监管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总理会见记者时多次提及两个要点,事关市场监管》等深入报道开了头。
  进行两会报道时,除了围绕市场监管中心工作进行常规报道,上会记者根据策划选题划定采访日程、确定采访代表委员从而写出优质报道,是两会报道的关键一环。如新媒体报道《两会好声音|“保健”须见实效更长效》,记者以市场监管总局等14个部门开展的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为契机,采访多名委员代表关于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看法,从清除“保健”顽疾须共治、完善法律建立长效机制、健康观念与养老服务要跟上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了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这篇报道在3月12日刊发之后,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在3月14日召开的“百日行动”工作情况通报会上提出将加强保健市场社会共治,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两会的选题策划是集结了上会记者、责任编辑及报社各相关部门的集体智慧,光靠个人是难以完成及落实后续报道的。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报道绝不能做内容的“搬运工”,也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需要加快融合,形成全新的新闻报道。
  年年两会都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召开,预示着新的期待与希望。参与两会报道,不仅让记者锤炼了自身能力,也在报社所有同仁的帮助下享受完成重大报道任务的快乐。期待来年,记者还能再赴这场春天的约会。

□倪 泰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