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两会精神 发出时代强音


编者按
从3月3日至3月15日,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历时13天,《中国市场监管报》从3月2日至3月20日推出两会报道,紧扣会议主题,紧跟会议热点,充分展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与智慧。在这十多天的集中报道里,有哪些报道冲击力强,令人读后受益匪浅?又有哪些精彩报道引起社会共鸣?听听基层读者怎么说——
重磅迭出 深受启迪
今年两会召开以来,《中国市场监管报》刊发了一系列重磅报道,篇篇牢牢把握大局、紧扣热点。在形式上,既有对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讲话重点的深度报道,又有对焦点问题的拓展分析,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立意高远的稿件,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
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后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实现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更大地释放出来。3月16日,一版醒目位置刊发《放管结合并重激发市场活力》报道,着重解读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中谈到的有关“放管服”改革这一热点、重点和难点,引起工商和市场监管干部强烈关注。
文章引用李克强总理强调的“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更大地释放出来”,表明了我国市场监管等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一重点,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中心点,是一轮针对政府自身的长期革命,表明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决心。
改善营商环境,要放管结合并重。“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让市场做什么,而是要把市场活力激发出来”,“公平的准入和公正的监管,是鸟之两翼,不可偏废”……李克强总理的一系列表述,指出了“放管服”改革的问题所在。这篇重磅报道犹如一支强心剂,不仅引人注目,更对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有所启发,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指挥方式已不适用于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市场监管干部要根据新形势新局面,转变发展理念和政府职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周常青 黄若星
聚合发力 精彩纷呈
两会报道是《中国市场监管报》在2019年两会召开期间精心制作的一道“大餐”,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每篇报道都反映了百姓所想所求,为监管部门制度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3月12日6版整版集纳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文章,从不同视角报道了委员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看法、期盼。其中,有培训公务员的国家行政学院代表,有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的地方人大副主任,有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愿望的地方政协副主席,有时时处处和政策打交道的民营企业董事长,还有提供法律服务致力法律公平的律师。《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一文分析了政务服务缺乏统一标准的原因及建议,《量身定做“放管服”》提出了如何做好“放管服”的想法,《推动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等文章对营商环境存在突出问题的总结中肯有力,《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从一位律师的视角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委员们的观点精彩丰富。显然,编辑在选择采访对象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编辑更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名厨,把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不同观点烹饪成一道适合不同层面读者阅读的美味佳肴。
两会已经胜利闭幕,诸多的建言献策都要落地开花结果,期盼编辑们继续匠心独运,为广大读者烹制出更多美味。
□马 勇
提振信心 引发共鸣
近期,《中国市场监管报》刊登了一系列两会报道稿件,既有紧贴时事的热点,又有民众关心的话题,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领略到了两会盛况。
《听代表讲述中国发展好故事》报道了三个不同行业领域的人各自追逐“中国梦”的故事。撷取的三个故事非常有代表性,既有年轻的格力电器“创新人”,亦有致力家乡发展的“逐梦人”,还有心系乡村振兴的“服务人”。记者以人大代表自己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三个追逐“中国梦”的感人故事。
广东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里那位来自高校的年轻大学生,在公司的有力扶持下,4年的时间,其带领的团队就从仅有3人发展到40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格力电器自动化发展给予很大助力。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梁倩娟,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其淘宝店铺“陇上庄园”逐步实现销售额翻倍,带动了300多户农户增收,其中包括100多户贫困户。“58同镇”是一个专门服务农村的信息平台,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58集团首席执行官姚劲波希望利用这一平台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购物、找工作、找房子和城市居民一样,可以在手机和互联网上完成。三个鲜活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真实的故事更具感染力,也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这样的两会故事既提振信心,又引发了“我们都是奋斗者”的强烈共鸣。因为曾经的奋斗来之不易,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也必将提振新时代奋斗者的信心,激发新征程追梦者的创新创造活力,让年轻一代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干劲,在奋斗的征程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晏 微
精准定位 紧扣热点
综观《中国市场监管报》两会报道,上会记者紧紧抓住“营商环境”这个新闻点,定位精准,持续六天采写出紧贴时事,紧跟时代,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好报道。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6日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的发言中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关键词“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去年78位跃升46位,一年提高了32位,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记者以《以良好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报道,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当前营商环境进行总体评价。
在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场记者会上,记者又通过《政府有决心民企有信心》为题的报道,以问答的方式,从具体措施、如何突破发展障碍、如何支持数字经济等方面,为读者带来政协委员对优化营商环境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观点。
3月12日和3月14日,记者以专访的形式采访了市场监管总局和原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两位负责人还兼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常委的身份,通过专访,从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和下硬功夫抓好宽进严管两个方面,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招”。3月16日,又以《放管结合并重激发市场活力》一文将“营商环境”这一热点话题作为压轴报道在人大会议闭幕当天刊发。
优化营商环境是时代所趋、人民所盼、发展所需。上会记者善于抓热点,一篇篇报道准确及时,一次次解读生动贴近。这样的两会声音,对于市场监管干部来说,是认可,更是鞭策。认可,是因为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书写了很多精彩故事;鞭策,是因为承载着更多民生新期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新时代赋予市场监管部门的新使命。
□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