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尝鲜 野菜食用有讲究
眼下正是各种野菜生长的时节,绿莹莹、鲜嫩嫩的野菜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此时挖野菜、尝野味,也成为很多家庭的生活乐趣之一。
所谓野菜,是指自然生长,未经广泛人工栽培的可食用草本或木本植物,一般春季食用较多,具有独特风味。市面上常见的野菜有马齿苋、枸杞芽、蒲公英和车前草……野菜多可用来凉拌生食、炒食蒸煮、配菜做汤,也可用来制酸菜、腌咸菜等。不过,野菜虽好,但不能乱吃,近年来,因家庭误采误食野菜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大家应高度关注野菜食用的安全性。
在此我们提醒,在食用野菜时一定要牢记:一泡二焯三不吃。
一是吃前用盐水浸泡。
野菜上面附着许多杂菌及杂质,洗净后在淡盐水中浸泡,建议不低于1小时。
二是吃前热焯。
有些野菜含微毒,食用前先用热水焯一下,会去掉野菜本身的苦味和微毒,口感也会变得更好。
三是不吃来路不明的野菜。
人们喜欢吃天然的野菜,认为其具有纯天然无公害及药用功效,殊不知这些野菜也会深藏“剧毒”。一般来说,工厂、垃圾堆或被污染的河道附近的野菜容易吸收铅,废水边生长的野菜也含有毒素,均不宜采摘;对于不认识的野生植物不可轻易食用,有些野生植物含有剧毒,误食后会引起胸闷、腹泻、呕吐、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性命。同时,一些城市绿化带、公园里的野生植物是用中水灌溉的,其中还有部分植物被喷洒过药物,因此不建议采摘。
如果食用野菜后有头晕、头痛、恶心、腹痛和腹泻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用手指或其他代用品触及咽喉部,进行催吐,同时立即带上误食的植物前往医院急救治疗。
野菜作为初春时节的应季食品,可以吃,但切记健康、安全食用,不认识的野菜不吃,路边的野菜不要吃、不多吃。
□张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