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锅盔“巨无霸”(三)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04月11日 A8 版)

  最正宗的锅盔前面已经讲过,只有在陕西“西府”,也就是宝鸡、咸阳一带才有制作,西安地区销售的锅盔都是在那里加工的。
  在陕西,还有几种比较有名气的锅盔,一是乾县锅盔。乾县是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所在地,锅盔传说之一就起源于此。只是现在的乾县锅盔,已经不是那种直径过尺、厚过三寸的老锅盔了,随着人们对制作方法的不断总结、改进,以前的柴火烧、小锅烙改成了用煤火烘烤、在鏊内烙制,原来的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杠压面。这样一来,上下烘烤,烤色均匀,锅盔熟得足到,也能达到耐久存放的目的。用木杠压面,面会揉得更到位,也能使馍色增白,香气浓郁,味美可口。因此,当地人夸赞它“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
  二是岐山一带的文王锅盔。岐山锅盔最早始于周文王时期,由此得名“文王锅盔”。其制作工艺精细,和面时需加入盐、油、香料,锅盔表面粘上芝麻,用小火烤烙而成,色黄皮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此外,岐山还有一种非常好吃的油酥锅盔,是在岐山传统锅盔的基础上,用现代电烤箱烤制的。因和面时加入了大油,成品质感较硬,更适合加热食用,油香扑鼻,口感丰富。
  三是咸阳一带的“锅盔牙子”。这个名称十分形象,所谓“牙子”就是指一整块东西的一部分,“锅盔牙子”十分小巧,状似月牙,基本上是一个烧饼的一半。而且,此种锅盔较薄,仅一厘米左右,当地人用来夹肉,算是微缩版的锅盔,也是“肉夹馍”的一种,很受欢迎。
  以上几种锅盔较有地域特色,是陕西锅盔的分支。而在西安乃至西安东侧的渭南一带,锅盔的种类基本一致,就是大而厚的烙制面饼,但也不会太厚太大。人们在一开始和面时,会放入食用油、五香粉、盐、芝麻、小茴香等,有的还会放上新鲜的花椒叶,如此风味更佳。
  陕西锅盔在食用上,既可当作干粮主食,更可用来“夹馍”。余曾撰文介绍过陕西的“夹馍”,有肉夹馍、菜夹馍之类,而锅盔用作“夹馍”时,一般会配上炒制好的青红辣椒,把锅盔切成小块,从中间掰开,夹入辣椒后很是诱人。如果到陕西,这道“锅盔夹辣子”一定要品尝,锅盔的酥脆配上辣椒的浓烈,绝对称得上一道美味。

□张同武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