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市的知识产权底色
——浙江台州临海经济高质量“加速跑”密码解读


浙江台州临海,一座负山枕海、位于瓯越万山之中的千年府城,历经风雨,却绽放新姿。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的临海,也在创新中力求“活力、品质、幸福”之城的蜕变。如今的临海,不仅有江南长城、紫阳古街,有茶叶、杨梅、蜜橘、西兰花4张农业“金名片”,还有伟星、华海等为代表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见证并伴随着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2018年,该市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研发机构8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4家企业连续两年荣登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台州唯一一家年度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据最新消息,临海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县”第33名。
提质增效点燃知识产权“新引擎”
一张看似普通的“机床”,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这张“机床”是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一年技术攻关取得的成果,该机床只需 1名工人,就能精确完成8厘米厚度衣服的裁剪,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从自动铺布机到气浮式桌板再到自动裁床,拓卡奔马的系列创新得到了耐克、阿迪、卡帕、太平鸟等知名服饰品牌的青睐。从2010年落户临海江南街道到如今,短短10个年头,拓卡奔马瞄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是临海知识产权护航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临海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再创新高,专利申请量4422件,比上年增长48.2%,其中发明申请1116件,比上年增长70.4%;专利授权量2861件,比上年增长65.4%,其中发明授权365件,比上年增长17.4%;商标注册量3274件,比上年增长67.5%。截至2018年12月底,临海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22件,居台州市首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29件,比上年增加3.12件;有效注册商标1945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集体商标1件,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个……专利创造、区域品牌建设量增质提,让该市知识产权工作迈上快车道,实现新飞跃。
为构建充满活力的创造体系,临海坚持“以数量布局、以质量取胜”的工作方针,践行“五心”服务理念,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推动“临海制造”加速向“临海智造”嬗变。该市出台了《关于印发强化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意见的通知》,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PCT专利的个人、企业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企业(个人)积极申报国内外专利,鼓励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构建市镇(街)两级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镇街、规上企业三级联络员制度,在重点镇街选派专利特派员,为辖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知识产权创造。此外,该市针对医化、休闲用品等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对接优质服务资源,根据企业需求遴选优秀专利服务机构和专利代理人,深入企业开展“点对点”服务,为企业提供针对性专利问诊咨询服务。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扶持推动,临海已初步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和人才工作体系。目前,该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已形成申请代理、信息利用、运营、评估、法律、人才培训、研究、高端咨询等在内的知识产权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全链条的业务形态。
临海在知识产权事业上倾注的努力,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实现台州市历史上中国专利金奖零的突破;吉利研究院获中国外观设计银奖;伟星新材连续两年获浙江省专利奖……
注重转化 打造知识产权“聚宝盆”
知识产权产业化是连接知识创新和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
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第一道关卡。临海全面推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GB/T 29490-2013),从企业管理体系运行各个基础环节,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临海贯标认证企业数量累计达18家,居台州第一、浙江前列。
此外,为促进专利有效运用,临海还成立了科技金融+创业服务中心,通过政府牵头,由经信、市场监管、国税等相关部门驻点,引入专利权、券商、法律、财务、资产评估等14家第三方战略合作机构入驻,提供涵盖专利代理申报、财务、税务、法务、评估初评等50项免费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推出科普帮、科研帮、科政通、科创通、科融通五大创新措施,累计走访对接科技型企业176家,为近100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如何转化为有形资产,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浙江博立灶具科技有限公司就用两项发明专利作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250万元。“贷款难一直是我们这些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这笔钱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没有专利质押贷款,就没有企业的今天。”该公司负责人鞠木春对此心存感激。有了资金的支撑,博立灶具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公司经营步上快车道,员工队伍也由原先的30余人壮大到100余人,公司还获得该市“十佳小微企业创业之星”的称号。
除了专利质押贷款之外,商标权质押也为涉农小微企业输送了“新鲜血液”。 临海的羊岩茶场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茶生产基地之一,羊岩勾青茶自2001年1月注册证明商标后,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当地农商银行通过商标权质押的方式,对其授信2000万元。
近年来,临海知识产权部门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运用的新途径,组织企业申报专利技术转化、校企专利对接等项目。截至2018年底,6家银行共为150多家企业知识产权授信15亿元,质押贷款14亿元,盛业科技等23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贷款贴息。
重拳出击撑起知识产权“保护伞”
如果说创造是源头,运用是目的,那么保护则是知识产权制度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
2018年,浙江正特股份有限公司发现,美国亚马逊平台上有多家产品侵犯了其Abba Patio牌“蝴蝶篷”产品专利。亚马逊网消费者众多,侵权产品价格低廉,如不能第一时间维权,势必影响公司专利产品的销售。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帮助指导下,该公司迅速与美国律师合作,组织骨干力量维权,迫使侵权产品下架,保护了市场份额。“感谢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从政策和法律层面给予专业指导,帮助我们有效维权。”公司负责人陈永辉如是说。
近年来,在该市知识产权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浙江正特股份有限公司多次在海外成功维权。
除商标、专利之外,商业秘密也是企业特殊的知识产权。针对块状经济结构特点,临海先后指导全市100多家企业搭建商业秘密保护平台,并成立医化行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和机械汽摩配行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建立起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共享优势、相互配合的“护密维权”工作机制。近年来,执法部门先后查处商业秘密案件17起,为该市11家重点企业挽回年均市场份额近4.75亿元。
此外,临海建立起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深入分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真实需求,构建起快速协调保护、联动保护、案件加快处理、专利布局与预警分析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快速服务通道,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维权服务。2018年,全市共查处知识产权相关案件79起。
“机构改革后,知识产权工作迎来大融合、大保护、大发展的机遇期,实现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知识产权发展具备了更加完备的体制机制。”临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叶方相介绍。他表示,未来,临海将继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在实现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率运用、高水平保护的道路上铿锵奋进,踏歌前行。
□孙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