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声音好”落实“莫跑调”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各地都在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的地方却出现反弹现象,让基层干部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半月谈》记者日前调查走访后披露,目前不少基层干部依然被困在“文山会海”里,事事留痕基本形成常态化,减负如同“一阵风”就过去了。他们强烈呼吁:减负“声音好”,落实“莫跑调”。
基层干部的强烈呼吁,就是整改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靶心无疑应指向形式主义,尤其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实践证明,千条万条,抓好落实是根本、是关键。为基层减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腾出手脚和更多时间,保持旺盛不衰的精力,轻装上阵干工作,脚踏实地抓落实,一门心思谋发展。否则,就失去了减负的实际意义。
为基层减负,是对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作风的考验。各地应该拿出“赶考”的心态和行动积极应对,死死咬住“抓落实”这个关键,实打实地抓好“减负”措施的落实,以彰显党和国家情系基层、关爱基层干部,把我们党依靠基层、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基层是抓落实的前线。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基层去落实,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要通过基层去实现。如果基层出现工作失误,不考虑客观实际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实施问责,会严重挫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使基层干部心有余悸,不敢放手抓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局面。
问责不能只问“下”而不问“上”。只要我们坚持上下同心、以上率下,定会铲除形式主义。因此,对那些无视中央规定要求,肆意给基层加重负担的行为,要采取必要手段,予以严厉查处,还基层秩序井然、和谐安定的干事氛围。基层干部也要以良好的心态正视“减负”问题,做到松绑不松懈,减负不减为,担当有作为,进一步展示新时代基层干部昂扬向上、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许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