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闯市场需过哪几关

——来自国家电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的报道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06月09日 A8 版)

  近日,在浙江省特科院的国家电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型式试验设备正轰轰作响。一套电梯耐火层门刚刚通过了耐火试验,炉内试验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今年“通关”的第五套设备。
  一台电梯的出厂,需要经过至少数十项型式试验检测。
  目前,国家电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实验室设备总值达到4800万元,大型、关键仪器设备60余台(套),已100%覆盖所有19个品种电梯整机(含高速电梯项目)和22个品种的安全装置和主要部件检测能力。
  每一台送往这里的电梯,都逃不过最严苛、最专业、最全面的检测。也只有顺利通过一系列型式试验的电梯,才能拿到国家电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颁发的“合格证”,正式投入市场。
  在复杂多样的检测中,耐烧、耐撞、动力稳、刹得住,是最为关键的几项挑战。

“真金”不怕火炼——耐火测试
  曳引机是曳引式电梯的主要部件,又称为主机,是电梯的动力之源。作为电梯的关键部件,曳引机的性能对电梯整机的影响是直接、明显的。因此,对每一台待出厂的曳引机进行严格测试,对投入使用的曳引机进行定期检查都是必须的工作。
  在试验室里,几堵由耐火砖砌成的红墙,在冷灰调的试验设备中格外显眼。这些设备主要用于电梯层门耐火性能试验,其检验结果可对高层建筑电梯在火灾时的应急疏散提供技术支撑。
  设有电梯的建筑,电梯井道在火灾中极易成为烟气蔓延的快速通道。为尽量减小“烟囱效应”对火灾蔓延扩大的作用,降低火灾发展的可能性,除了对电梯井道本身的消防安全控制外,电梯层门的耐火性能不容忽视。合格的耐火层门,必须能抵挡住烈火的侵袭,防止火焰经层门向井道蔓延。
  “因为受测试的电梯层门尺寸各不相同,砖墙的门洞每次都需要重新砌,做一次层门耐火测试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电梯型式试验与评估中心工作人员金俊说。他介绍,准备材料、敲墙、砌墙,电梯型式试验的检测人员还得有点建筑工人的本领。
  试验时,试验炉内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耐火测试时间在30至120分钟内,操作间的工作人员可根据控制面板,观测电梯的完整性、隔热性、抗热辐射能力。作为消防部推荐性标准,用较高的耐火性能指标对电梯进行“选拔”,是确保人员疏散、做好消防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

千锤百炼还坚韧——冲击试验
  “咚”一声,一个重达45公斤的软摆锤,从离撞击点0.8米的高度沿圆弧落下,砸向受测试的电梯门,被撞击后的电梯门未脱落,只是表面稍有变形,这标志着它顺利通过了电梯层门冲击试验。
  2016年前后,随着电梯踹门、撞门事故数量增多,做好防范工作尤为迫切。试验要求,层门组件和层门侧门框在承受软摆锤冲击后,仍能保证其安全功能,玻璃层门和侧门框应能承受硬摆锤冲击试验。这样,提高了层门在倚靠、撞击等情况下的安全防护性能,降低了乘客从层门坠落的风险。
  在软摆锤一瞬间的撞击后,工作人员立刻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金俊说:“第一,我们要看上部门头和下部地坎等的保持装置是否脱钩;第二,要看变形的门板与相邻门板及门套之间是否大于12厘米,这差不多是单人身形的宽度,保持装置不脱钩、距离小于12厘米的电梯门才能算合格。”
  在试验室的一角,整齐叠放着数十个通过测试的电梯门样品。“我们已经撞坏了好几个软摆锤了。”金俊笑着说。一次次刻意撞击,无形之中挡住了多次意外的发生。

“悬崖勒马”——限速器测试
  无论是在海宁,还是在南浔,总能看到高耸的、装有电梯的“大楼”,这不是普通的建筑物,而是用以检测电梯限速器安全钳的试验塔。
  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中防超速和断绳的保护装置,电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超载、曳引力不足、制动器机械故障、电梯控制系统失灵等情况,出现超速和坠落的“惊魂”时刻。
  安全钳作为最后一道保护措施,在电梯超速时,限速器可迅速带动安全钳,使电梯迅速停在导轨上,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由于质量、动作速度等存在差异,试验时需根据受测安全钳的实际参数设定运行速度,并按照最大质量、中间质量和最小质量各进行4次最大动作速度和1次最小动作速度试验,共15次试验,以判断其是否能通过考验,拿到国家电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出具的资质认定授权。
  “一般来说,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速度最快的在每秒10米。”金俊说。他介绍,海宁基地的65米超高速试验塔架可对10米/秒以下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安全钳和缓冲期进行试验,杭州临平的205米电梯试验塔,可对15米/秒以下电梯的整机和部件进行试验。
  电梯,是许多人出门的第一站、回家的最后一站。多几道复杂的关卡,多几次枯燥的试验,电梯便多几分安全保障。

□沈微珊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