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展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
本报讯 7月16日,央视“3·15”晚会曝光新密温商棉业“再生棉”问题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市场监管局与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立即启动联合应急机制,迅速派出执法人员赶赴新密,现场指导当地依法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7月17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在全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全省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依法查处质量违法行为,不断提高该省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大对企业现场检查力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源头治理,突出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指标,进一步加大对毛巾、纱线、再加工纤维及纤维制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按照《产品质量法》《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再加工纤维质量行为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对生产企业,重点检查近五年来国家监督抽查和地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存在质量违法行为的企业以及消费者和媒体曝光过的企业。
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年度抽查计划,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开展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公开监督抽查结果,做好结果后处理工作。
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督促企业根据企业自查和市场监管部门排查情况,建立质量安全隐患台账,逐一提出消除隐患的措施和时限,并按时完成整改。加大纤维制品缺陷召回力度。对在排查中发现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直接或间接利用再加工纤维生产禁止生产的产品等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厉查处。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