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领域国家标准专题解读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07月21日 A7 版)

  化学纤维标准是我国纺织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标准290项,其中国家标准48项、纺织行业标准242项,涉及涤纶、锦纶、腈纶等常规纤维领域和芳纶、聚酰亚胺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碳纤维等新型纤维领域。《消费品标准质量和质量提升规划》发布以来,我国围绕落实规划,在完善标准体系、增加有效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和接轨国际标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化学纤维领域已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框架,涵盖了基础通用、化纤专用原料、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化纤制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中,基础通用包括术语、符号、分类、规则、试验方法、要求、评价等,化学纤维专用原料包括浆粕、切片、树脂等,人造纤维包括粘胶、莱赛尔、壳聚糖、海藻纤维、醋酯纤维、莫代尔等,合成纤维包括聚酯、聚酰胺、聚氨酯弹性纤维等,化学纤维制品包括毛条、帘子布等。
  近3年来,我国加强基础通用、差别化功能性共性检测方法标准的研究。制定方法标准时,应尽可能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保证使用该标准的所有人员在试验全过程保持一致性、可比性,使出具的检测结果更具有权威性,实现检测过程的标准化。
  GB/T 37631《化学纤维热分解温 度 试 验 方 法》和 GB/T 37632-2019《化学纤维二氧化钛含量试验方法》是我国化学纤维领域的两项重要国家标准,均为方法标准。
  GB/T 37631《化学纤维热分解温度试验方法》用于测定化学纤维的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温度的测定技术对于高聚物来说已经较为成熟,但对于化学纤维这类经过牵伸的二维受限结晶类材料而言,并无对应的标准。标准经过验证对试样测试前处理温湿度不作要求,以方便操作和推广;建议使用惰性气氛,以减少氧化气氛造成的数据复杂化;规定15℃/min的升温速率,对于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最高温度设置为800℃;不需要进行去油的前处理。该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化学纤维特别是特殊用途高性能纤维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同时有利于科研人员、相关检测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GB/T 37632-2019《化学纤维二氧化钛含量试验方法》用于测定化学纤维中的二氧化钛含量。化学纤维中添加二氧化钛,可以改善纤维的光泽,使其呈现半消光或者全消光效果。二氧化钛含量的测试,是化学纤维测试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标准经筛选确定采用分光光度测试方法,并规范了纤维灰化方法,同时按照GB/T 6503中箱外冷称法将试样烘干,排除纤维含水率的影响。该标准的制定,不但有利于化学纤维产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还有利于企业和测试单位统一对测试方法和测试要求的理解。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高性能纤维、生物基新材料、循环再利用纤维等重点领域产品标准,并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为基础,加快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关标准的研制,进一步完善了标准体系。在接轨国际标准方面,我国积极争取与自身化纤工业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取得成效。2010年起,我国开始担任ISO/TC38/SC23/ WG6“化学纤维”工作组召集人,并借助WG6工作组这一平台陆续将国内化纤优势领域的标准有序转化、升级为国际标准。

□标 闻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