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业务流程 推进智慧监管
——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实践为例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创业创新效应的进一步显现。面对市场主体的井喷式增长,监管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人盯人、普遍撒网的监管方式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一套更为完善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已成当务之急。
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明确将智慧监管作为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的一项重要原则,指出“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适应市场主体活跃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新科技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运用大数据等推动监管创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构建‘互联网+监管’的智慧监管模式,提高市场监管智能化水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地方实际,基于市场监管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全面梳理问题,积极构筑智慧监管系统,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有效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
面临的问题
多个部门和职能合并,内部难免会出现多头管理、系统繁杂、职能交错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形式上完成了组织机构合并,但实现深度融合仍需时日。以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为例,局内有20多个信息化系统同时运行,一些数据尚不能共享,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群众的办事体验。从市场监管目标出发,开展跨职能、跨部门流程管理,通过业务流程的策划、设计、实施、控制和改进等实现流程进一步优化,非常必要。
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的路径
完成从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转变。张家港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了3级流程梳理工作。通过调研和策划,编制了14个一级流程、46个二级流程、100个三级流程。依据三级流程,编写了履职指导书,明确和细化履职指导书的适用范围、相关术语、要求、流程、表单等。通过这些工作的推进,系统提升了全局业务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水平。依据业务流程,同步开展风险识别,导入FMEA(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从出现频率、危害大小和可探测度等三个角度对各类风险进行定量评价,根据风险系数(RPN)的大小,决定如何在履职中予以防范,或者对重点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从而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系统管理。
具体做法。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全局业务流程再造专题讲座;分层、分类召开了四轮以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为主题的头脑风暴会议;发放了调查表,启发全局干部从9个角度思考流程优化和再造的具体方式;识别四类客户(市民、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和局内员工)的需求,从去除、简化、整合、信息化等角度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
业务流程优化与智慧监管系统
准备工作。全面梳理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快系统开发等,确认了流程优化和再造具体内容,启动智慧监管系统开发工作。
二者关系。业务流程优化的成果需要智慧监管系统加以固化。智慧监管系统是业务流程优化的手段。智慧监管系统中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收集、储存、传递、共享等功能,为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两个关键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构建市场监管体系之初,就需要识别顾客与市场的需求,从不同类别的需求出发,确定关键流程,进而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
加强智慧监管系统顶层设计。例如:如何通过智慧系统的开放接口实现必要的互联互通;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如何能便捷高效地上传至上一级市场监管系统;上一级市场监管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何满足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实际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个予以破解。
□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 田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