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6米高的操作环境
——看武汉锅炉“体检师”如何“闪转腾挪”排除险情
8月下旬的一天,湖北省武汉市室外温度达34摄氏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两台10吨蒸汽锅炉的锅筒内气温则达到45摄氏度。武汉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两名锅炉“体检师”董超、董特爬在最大操作高度仅0.6米的锅筒内,检测锅炉安全状况。在将近4个小时的检测作业中,两人的工作服被汗水全部浸湿,他们顾不上停歇,不停地忙碌着。
在1号锅炉检测现场,刚走近锅筒,就感到一股热气迎面而来。“锅筒内的热气很难散发。”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锅炉房工程技术人员熊国说。
将温度计伸进锅筒内测试发现,温度计指针从34摄氏度瞬间飙升至45摄氏度。董超、董特头戴安全帽,身穿全棉质工作服,钻进最大操作高度0.6米、长约6米的锅筒内。因空间有限,两人只能爬着或侧躺着,匍匐前行检测锅筒内部的锅壳、炉胆等受压元件有无腐蚀、裂纹、变形或结垢现象。
10多分钟后,爬在锅筒内进行检测作业的董超、董特工作服全部湿透,豆大的汗水从口罩和安全帽上滴下,不得不暂时出锅筒透口气。
随后,两人拿出检测设备——内窥镜,董特再次打着探照灯钻进锅筒,董超在锅筒外通过内窥镜屏幕检测锅筒内刚才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
在对1号锅炉的锅筒进行检测后,董超、董特又钻进内径约1米高、6米长的炉胆和回燃室,半蹲着对受压元件有无裂纹、变形、渗漏或过烧等情况进行检验。
“经检验,这台锅炉本体的安全状况良好,暂时不必进行无损检测或者理化检验。”董超说,“对锅炉等特种设备的检验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全力以赴。锅炉内温度达到50摄氏度,只要能够保证人员安全,就必须进行检验检测。”
之后,两名锅炉“体检师”对2号锅炉的本体也进行了检验,又马不停蹄对锅炉的安全附件、管道、辅机、水处理等系统进行检验。
在对两台锅炉将近4个小时的检验中,他们的工作服全被汗水浸湿。
像医生诊断病人病情一样,锅炉“体检师”运用自身经验和仪器将设备存在的缺陷及时诊断出来并加以改进,防微杜渐,确保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通过检验保证锅炉安全运行,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责任。”董特说。
8月份,武汉进入“炙烤模式”。连日来,武汉市锅检所锅炉“体检师”们在高温天气下检验锅炉64台,检验容器及相应压力管道169台,服务企业95家。
□彭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