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分级管理” 推动基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09月10日 A5 版)

  山东省东营市市场监管局创新食品安全社会治理模式,大力实施“网格化+分级管理”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推动基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目前,全市共划设城乡网格6098个,配备网格员队伍6100余人。对全市20478家获证食品销售者实行分级管理,实现风险等级评定工作检查覆盖率和定级覆盖率100%,评定A级13258家、B级4887家、C级393家、D级591家,列入经营异常1349家。

健全工作机制 实现长效监管
  依托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体系,融合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将基层常见的10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纳入网格员巡查清单;印发食品安全网格化治理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网格员教育培训、巡查工作规范等配套管理制度。
  建立分级管理4项机制。建立日常监督检查衔接机制,根据食品销售风险等级评定结果合理调配监管资源,优化经营业户的日常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抽检批次,将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作为食品经营者风险等级调整的决定性因素。建立风险等级动态衔接机制,根据经营者当年食品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食品经营者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统计分析结果,作为制定监督检查计划的重要依据。建立食品经营许可衔接机制,利用食品经营许可系统对新开办食品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按照静态、动态风险因素分值确定风险等级,并直接纳入风险管理范围,实现无缝隙衔接。建立企业信用记录衔接机制,通过ABCD四级风险评定制度的实施,倒逼食品销售者维护自身社会信用,加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日常自律管理,从而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加强培训调度 提升工作能力
  为充分发挥网格员在食品安全政策宣传、隐患排查、信息上报、协助执法等方面的作用,专门编制了网格员培训手册,明确网格员的巡查重点及方式。各县区市场监管局以手册为培训教材,选派业务骨干组建培训团队,通过集中轮训、现场讲解、以查代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相关食品安全巡查工作流程进行详细讲解。目前,全市已开展食品安全培训50余次,培训网格员1.1万人次。
  开展分级管理网络视频会议、专题培训会等50余次,确保一线工作人员准确掌握分级评定的标准、要求和手机客户端操作规程,保证了分级评定工作的规范、统一。加强督导考核,把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列为年度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将各县区风险等级评定完成情况纳入市对县区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对各县区推进完成率实行每月一通报。

实施立体联动 筑牢安全底线
  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建立“前端发现报告,网上分级分流,部门限时办理,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的网格事项5步闭环运行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网格员对巡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主动督促经营户现场整改,不能现场解决的,通过“网格通”手机App拍照上传至全市统一 开发的网格化服务平台,市场监管部门收到问题提示后,迅速安排执法人员办理,并将结果反馈至平台,由网格员现场核实办理效果,实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网格员、县乡网格中心、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办理,互相监督评价,推进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据统计,自实施网格化监管1年多来,全市网格员累计上传有效食品安全巡查信息7100多条,办结率达到100%,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5起,打通了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对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经营业户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推进,对527家学校及周边食品销售业户作为监管重中之重进行先行评定,将大中型商超、特殊食品销售者以及食品总经销代理商作为监管重点开展逐户评定。
  “网格化+分级管理”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体现出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高效快捷、整体推进的治理特点,尤其是在开展警示信息张贴、野生动物交易和活禽宰杀等摸排工作方面,有效弥补了基层监管人员不足问题,密织了食品安全防护网,既扩大了监管的覆盖面,又增强了监管的靶向性。

□山东省东营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王秀凤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