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各方责任 守住疫情防线

——当前餐饮市场保安全促发展情况管窥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24日 A7 版)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国内个别地区仍有零星散发病例,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此,有专家指出,要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坚决守住疫情防线,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为人民群众构建可靠的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确保冷链食品安全
  近期,天津、上海、青岛等地确诊的病例大多与进口冷链食品有关,进一步做好冷链物流运输的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各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落实防控要求,科学、精准、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疫情防线。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印发《甘肃省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从严落实提前报备制度、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设立管理、消毒、核酸检测、物流运输监管、强化追溯管理、应急处置、执法监督和违法行为查处等方面全面规范和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
  河南省成立由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部门双牵头的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从建立组织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加大抽检力度、实行集中消毒、开展消毒效果评价、强化人员检测、严格索证环节、推广冷链追溯、做好应急处置等方面进一步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要求,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批批检”制度,按照核酸检测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开展核酸检测的采样、化验及结果复核。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件件消”制度。各级疫情防控领导机构组织疾控机构开展冷链食品消毒效果评价。
  为坚决防止新冠病毒通过冷链物流渠道传播,交通运输部门聚焦进口冷链食品的装卸和运输环节,坚持人物同防,强化从业人员防护,强化运输工具消毒,强化信息登记管理,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广大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经营者,特别是一线从业人员,要本着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在作业过程中,戴口罩、勤洗手,严格执行有关疫情防控和消毒工作要求。

落实餐饮单位主体责任
  “国内疫情形势平稳,量体温、戴口罩是有必要,但也不必那么严格。”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并非少数。在一些地区,部分商超、餐饮店、酒店等公共场所出现防疫措施落实不严和从业人员未佩戴口罩,以及市民放松自身防护要求等问题,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不利因素。
  近日,北京市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关联病例,为疫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九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社会面防疫管理,商超、餐饮单位、宾馆饭店、农贸市场、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影剧院等重点场所要严格落实戴口罩、测温验码、通风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冷链、快递外卖、出租车(网约车)、公共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要严格防疫。12月21日,记者看到,此前有些“放松警惕”的超市,已再次严格要求顾客入店前出示健康码并测量体温。
  在湖北省浠水县,执法人员在疫情防控巡查过程中发现,两家餐饮单位对进出就餐人员没有真正做到扫验“两码”,没有对进出就餐人员测量体温,对少数进出入就餐人员没有要求佩戴口罩,酒店从业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不能提供酒店重要场所部位消杀记录。12月15日,两家餐饮单位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强化落实餐饮单位主体责任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做好个人自我防护
  岁末年初,各类聚餐活动将明显增加。对此,相关部门强调,加强婚宴、宴席等群体性聚餐活动的防控,各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合理安排场地,控制人员密度,防止群体性聚餐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就餐。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介绍,根据现有科学知识,新冠肺炎病毒不会通过食品传播,但在疫情发生地区存在食物被病毒污染的可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该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指南和规范,遵守卫生操作规范,避免病毒交叉污染。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安全温度、清洁的水和食材,以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疾控专家也提醒广大群众,要避免侥幸心理,时刻绷紧疫情防护这根弦,加强自我防护,坚持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不扎堆等健康生活习惯,增强全社会疫情防控意识。

□本报记者 周 山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