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厨房 食品安全无死角

——记扬州大学安全风险源管控平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1月14日 A5 版)

  作为食品安全领域国际认可度最高的认证标准之一,ISO22000∶2018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套专用于食品链内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前不久,扬州大学所有校区食堂顺利通过该体系认证并取得认证证书,成为江苏省唯一通过此项认证的校园餐饮单位。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 依 据 ISO9001、ISO22000、HACCP等体系标准,自助研发构建了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安全风险源管控平台——食品安全平台。依托该系统,扬州大学实现人员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物料安全管理、员工行为管理、数据安全管理5个目标。

高校食堂版“学习强国” 答不对题上不了班
  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食堂后厨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除了刷脸打卡、测体温外,还需要答题,如果答题不正确,入口的门不会打开。
  所谓答题,就是员工登录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安全风险源管控平台——食品安全平台的子系统,即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回答相应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是我们针对人员安全管控的第一关。”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李月梅说。她介绍,除了对食堂员工进行定期培训,让他们每天答题也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一环,该系统堪称高校食堂版的“学习强国”。“就算第一次没有答对,也可以在答题过程中知晓正确答案,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李月梅说。
  据介绍,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员工基础信息增删改查、员工健康证管理等。针对人员健康证到期时间、劳务合同到期时间问题,系统会提前一个月预警,将信息发给相关员工以及直属主管。员工每日上班通过刷脸进行考勤,当员工健康证过期、劳务合同到期、体温检测异常,系统会自动提示。此外,系统具有人脸联动门禁功能,非员工无法进入操作间。

菜和鸡蛋“智能浸泡” 水多水少时间不够都会被“抓拍”
  进入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的食堂后厨,人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员工的便服和工作服都高高地悬挂在更衣区的架子上。“这些衣服只有悬挂在高处才能充分地接受紫外线消毒。”李月梅介绍。根据ISO22000要求,为了保证全程安全,食堂配置了紫外线消毒设备。
  不仅如此,该食堂还配备消毒、更衣、盥洗等设备或者设施。比如,工作人员换好工作服后,需要接受食品级次氯酸消毒水的喷淋消毒,次氯酸消毒水可以在10秒内灭杀99.999%的细菌和病毒;食堂在菜品烹调前,需要对蔬菜和鸡蛋进行“智能浸泡”,工作人员放水后,监测系统就会开始工作,水多水少或浸泡时间不够都会被系统“抓拍”,通过物联网设备可直接发现当日到岗人员未按规范执行的情况,平台实时回传中心监管平台。
  扬州大学的食堂智能化程度非常高,配备了多台具有人脸追踪以及图像记忆的高清摄像头,而这些智能设备又通过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安全风险源管控平台——食品安全平台系统一一串联起来,最终实现了食品安全溯源闭环式管理。
  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对每个食堂工作人员使用的物品都给予了唯一编号,服装、抹布、杯子、厨刀、砧板,甚至可以掌握哪个厨师炒了什么菜、在几号窗口售卖,这可以让所有菜品做到可溯源。
  “食品安全平台的建立可以让我们后勤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后厨运转情况,确保学生们的食品安全,让学生们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满意。”李月梅说。

□杨 宇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