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产业标准化 开出脱贫“致富花”

——第一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典型案例(一)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4月20日 A7 版)

  编者的话
  农业农村标准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会同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涉农部门,积极推进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结合地方优势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农民实施标准,有效发挥了“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指导各地用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各省(区、市)市场监管局(厅、委)和有关涉农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精心遴选了“黄花产业标准化开出脱贫‘致富花’”等10个案例作为第一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典型案例。本批案例形式各样、特色鲜明,主要在标准化助推精准扶贫、服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助力新技术应用、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和促进品牌培育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其中,既有市、县级人民政府层面开展的标准化工作创新,也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层面开展的探索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本版自即日起刊发上述10个案例,以飨读者。

  国家黄花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是大同县三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云州区是全国四大黄花菜传统种植产区之一。“大同黄花”用标准化走出一条黄花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使黄花产业成为当地扶贫产业,开出脱贫的“致富花”,相继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工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实地考察示范区的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时指出:“黄花也能做成大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要保护好、发展好这个产业,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致富花’”。

主要做法
  健全黄花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坚持安全第一,制定实施《黄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严格控制农药喷洒时间、使用药量、喷洒位置,禁止使用硫磺熏蒸黄花或添加焦亚硫酸钠,解决农药残留、防腐剂含量超标问题,保障了黄花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坚持质量优先,制定实施《黄花栽培技术规程》和《黄花田间管理方法》,将黄花种植行距由0.7~0.9米变为1.2~1.4米,既便于机械化操作,又降低了病虫害风险,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黄花品质。三是强化标准化加工,制定实施《干制黄花菜加工流程规范》,建造大型现代化冷库、杀青烘干房,一举改变了过去农户一家一户分散采摘、晾晒要“看老天爷脸色”的局面,实现了高品质黄花的规模化生产加工。四是实行分等分级,制定实施《黄花菜分级指南》,提高黄花产品商品化程度,实现优质优价。2020年7月,随着《大同黄花生产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示范区构建起包括17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54项企业标准在内的覆盖黄花种植、加工、流通的全产业标准体系。
  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标准”的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以标准为核心,以公司为桥梁,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将标准贯穿始终。示范区承担单位大同县三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建立黄花种植、加工、流通全产业标准体系的同时,按标准化要求建设2万亩基地,直接带动贫困农户221户,亩产黄花鲜菜达1750~2000公斤,产值达1.4亿元,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黄花标准化种植10万余亩。
  做好标准化服务实施“四统一”管理。示范区建设中注重做好标准化服务,通过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四统一”管理,提升了示范区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在统一标准方面,加大相关标准的宣传推广力度,针对黄花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开展专题培训10余次,涉及人员2.2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36万余份;在统一收购方面,成立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实施按标准收购,让农民、种植大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直接对接,确保鲜黄花及时采摘收购;在统一加工方面,地方政府主导新建晾晒场地,龙头企业按标准收集加工,在保鲜的同时保证了大同黄花的绿色品质;在统一销售方面,由成品销售企业、合作社按标准进行收购、分级,具有资质的销售企业负责销售,确保产品优质优价。

取得的成效
  示范区建设以来,云州区已发展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亩,实施标准化种植后,平均每亩增产干黄花40公斤,增加收入1600元,黄花盛产期每亩收入可达8500~10000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大同市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动了黄花菜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引领带动全市黄花种植面积从11万亩发展到26.1万亩,带动全市3.25万户近10万人稳定脱贫。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