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勇气、智慧、拼搏、探索书写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百年,也是苦难中铸就辉煌、转折中开创新局、探索中收获成功、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我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在党的大熔炉锻造下,从基层检验人员一步步成长为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负责人。回顾党的历史和个人的成长史,我不禁心潮澎湃。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诞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的成就。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此时,我正读高中,面对我国缺医少药的现象,萌生了从事医药行业的志向,并报考了西安医学院药学专业。大学期间,我怀揣着建设祖国的理想,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至陕西省药品检验所工作。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这一年,我在化学室从事药品检验工作,承担各类疑难检品和国家药典标准的起草、修订、复核工作,并参与数项国家级新药研发,完成了多项质量标准研究任务,研究结果被收载于《中国药典》及国家标准并被生产企业应用,得到认可和好评。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时我在业务科从事业务管理工作,从规范业务制度入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药检程序。为不断提升质量管理和检验检测水平,我们全身心投入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主持完成三十余万字质量体系文件的撰写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且无任何资料借鉴的情况下,我们组织实施了首次所内实验科室之间、全省各市药检所之间、西北五省区各药检所之间的比对试验,提升了检验水平,为实验室与国际接轨打下了良好基础。2007年底,“陕西省药品检验所”更名为“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这其中既有艰辛更有丰硕的收获。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2016年,“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在机构整合中更名为“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我院对口扶贫的石泉县牛羊河村顺利脱贫。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我们继续选派技术干部扎根农村进行技术扶贫,因地制宜摸索出产业扶贫路子,香菇、黄花菜、木耳、散养鸡等特色农产品使农民稳定增收。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风雨袭来时,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是最坚实的靠山。针对疫情期间口罩短缺的现象,我院技术团队连夜攻关,开发出全国首个环氧乙烷残留快检试剂盒,将原来1至2天的检测时间缩短到1小时以内。该快检试剂盒成为企业自检和内部质控的得力助手,大幅提升了口罩生产效率。2020年底,“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更名为“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一国之健康是立国之基。多年来,从“陕西省药品检验所”到“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从“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再到“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我所在的单位一次次更名,检测范围不断扩大,体现了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也见证了建党百年来检测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全院干部职工牢记守护公众健康的使命担当,奋力拼搏,为我们院获得“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全省科技一等奖”“全省科技二等奖”“省级文明单位”“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荣誉。我们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贡献了药检力量。
近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自身问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牢记党的恩情,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业绩报答党的关怀,中国人民将以更加伟岸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刘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