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食品安全科普阳光普照
6月8日,近三年的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及风险解析以电子版的形式汇编成册发布在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存储、制作和食用食品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建议。
该项工作也展现了当下食品安全预警交流工作的显著成果。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水平,科普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是规避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野生蘑菇的危险性、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变质食品等等。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食品安全预警交流工作探索,通过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这其中既包括科普短视频、科普音频,也包括趣味性强的食品安全进校园、进社区以及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你点我检”服务活动;参与群体逐渐多元化,食品安全科普阵营不断扩大,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食品企业广泛参与;信息受众逐渐扩大化,从庞大的网民群体,到“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已经全方位浸润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食品安全科普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非一朝一夕之功。食品安全风险燃点低,触点多。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地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还存在信息不够权威、可靠,传播渠道有待扩大等问题,亟须在宣传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下力气,在宣传模式、宣传特色等方面不断探索丰富。这次公布的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及风险解析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通过汇集专业力量,构建食品安全科普的“中央厨房”,并通过媒体等社会各方力量广泛传播,最大限度惠及更广泛人群。
□本报记者 靳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