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6月12日 A3 版)

  编者按
  
6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河南省作为唯一一个地方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报特约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希忠撰写文章,介绍河南省市场监管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关情况,以飨读者。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促简政、强监管、优服务三管齐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改革从单一事项到系统集成、从单一部门到协同联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截至今年5月底,河南省实有市场主体813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是改革前(2013年底)的3.2倍。市场主体活跃度达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前5个月,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62.3万户,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值。

简政放权 放出活力
  围绕市场主体关切,坚持刀刃向内,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努力破除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不合理障碍,不断降低市场准入和准营的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
  以“减证”促“简政”,打造“多证合一”改革亮点品牌。瞄准市场准入证照数量多、企业来回跑、材料重复交的问题,勇开先河,攻坚克难,率先推行“多证合一”改革,将相关备案事项统一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以“减证”推动“简政”。实行一窗办理、一表申请、一网共享、一站公示、一照应用的“五个一”模式,以信息跑路代替企业跑腿。该项工作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彰,获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发布审批清单,试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牵头梳理发布涉企经营审批清单,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按照直接取消、改为备案、告知承诺、优化服务4种方式分类改革,逐项明确改革举措,不设兜底条款,不留灰色地带,让市场主体不必求人、照单办事。对清单中的35项事项在国务院要求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助力“快入准营”,为下一步在全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积累了有益经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书面表扬。
  聚焦社会关切,率先推行企业登记实名验证改革。自2019年3月1日起,在全国首家推行企业登记实名验证改革,对接公安部人口信息库,实现身份信息“一经注册验证、全国联网应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累计办理实名验证业务550万件,有效遏制冒用他人身份骗取登记的违法行为,受到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表彰,河南模式又一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创新担当作为,大力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率先实施经营范围规范化改革,变自主填写为条目勾选,有效解决经营范围填报难问题,通过登记信息精准推送,打通宽进和严管的通道。全面推开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取消预先核准,免去层层比对,打通名称登记最后一公里。实施住所承诺制,充分释放场地资源。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改革,下放审批权限,将目录压减至10类,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推行简易注销登记,便利市场主体快捷退出。

放管结合 管出公平
  立足公平公正,坚持放管结合、并重,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方法,着力构建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化监管规则和体系,不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做好营造良好市场秩序的“加法”。
  建立健全新型监管体制。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成全流程整合,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去年全省共组织抽查9827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检查。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全省年报率均保持在90%以上。依托智慧监管云平台,分类精准施策,对新兴行业创新包容审慎监管。强化信用惩戒,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坚守市场监管的安全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牢牢守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等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领域的底线,坚决防范源发性、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建成全省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覆盖面和覆盖率均居全国首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超过80%,全国第一。率先建成冷链食品追溯系统、疫苗全程追溯监管平台,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突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加强价格监管执法,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疫情期间对哄抬物价行为冒头就打。组织约谈全省20家商业银行,累计为市场主体退费让利43.9亿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雷霆”“护航”“净化”专项行动,去年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112起。强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去年共查处消费侵权案件1275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8亿元。

优化服务 服出效率
  聚焦市场主体期盼,坚持转变作风,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优势,打造现代、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用制度和技术办法让市场主体依规办事不求人,做好优质高效服务的“乘法”。
  推广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服务。在全国率先建成“一网办、不见面、一次也不跑”的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实现区域范围、主体类型、业务事项“三个全覆盖”。通过网上一次性告知、全过程留痕,倒逼审批行为规范化。在不搞强制使用的前提下,全省全程电子化办件占比达94%,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将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实现企业登记、申领税票、公章刻制等各个环节“一网通办、一次办妥”。积极推广“企业开办+N项服务”,认真落实“好差评”制度,打造升级版,当好“店小二”。
  充分发挥各类服务平台作用。发挥“小个专”党建平台作用,培育一大批“党建强、发展快”的典型企业,全省“小个专”党组织达1.3万个、党员9.8万名。发挥政银合作平台作用,帮助47.5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累计4341亿元。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与市场主体的联系,做好引路人。
  下一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将以学习贯彻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契机,勇当先行军,敢闯深水区,打好攻坚战,进一步在“放”上求深化,在“管”上提效能,在“服”上出实招,让市场主体成为支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岳希忠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