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家“水”洗自身“泥”
南城用好身边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本报讯 江西省南城县是革命老区,境内黄狮渡大捷纪念碑、渭水桥阻击战南城战役旧址、中共金南特区金南苏维埃政府旧址、革命烈士陵园、赵博生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众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南城县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激浊扬清、荡涤心灵,用自家“水”洗自身“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苍山葱翠,宝塔高耸。武冈山腰的南城县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后镌刻的363名烈士,无时无刻不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近日,南城县市场监管局建昌分局党支部组织党员来到革命烈士陵园,接受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在烈士公墓前,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观看了部分烈士生平简介,体会了当前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死国生,我死国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同仁,实现大同。”这是革命先烈赵博生在其诗作《革命精神歌》中的豪气宣言。1933年1月8日,宁都起义的领导者、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4军军长赵博生为保障红军主力,奉命于黄狮渡歼灭敌人,在南城长源庙阻击国民党军,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6岁。为缅怀这位牺牲于南城的红军高级将领,南城县市场监管局组织机关2个党支部和部分基层分局党员,来到赵博生革命纪念馆,近距离跨越时空感受那段激情燃烧、可歌可泣的光荣岁月。
荣获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称号的南城县磁圭村,既有元明时期弦歌之声不绝于耳的繁华,也有大革命时代红旗卷起农奴戟的壮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磁圭村是红军的根据地,村庄里至今还保存有众多红军标语,1930年,红三军团的指挥部就设在这个古村落。日前,南城县市场监管局株良分局的党员,先后参观了该村的红军学校、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增添工作干劲。
“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南城县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廖建成在全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据悉,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该局各党支部还将继续以参观周边红色教育基地的形式,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
□揭方斌 冯 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