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打通地方标准备案“快速通道”
助推虾稻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日前,湖北省荆州市《小龙虾稻田养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DB4210/T40-2021成功备案实施,深受小龙虾养殖户的欢迎。这标志着荆州市虾稻养殖产业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虾稻综合养殖是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为使之规范健康发展,荆州市下辖监利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编写了《小龙虾稻田养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为监利市小龙虾稻田养殖提供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监利有“小龙虾第一县(市)”和“水稻第一县(市)”之称,一直以来以产业为基础,为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虾稻养殖产业发展,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监利)小龙虾节,开启了虾稻品牌与电商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征程。
为了赶在今年小龙虾节开幕前完成《小龙虾稻田养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备案工作,监利市农业农村局于4月中旬致函荆州市市场监管局,商讨立即启动地方标准备案“快速通道”。荆州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来函后,开通“快速通道”,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迅速与监利县农业农村局对接,邀请省市专家组织专家评审会,按照《湖北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对该标准进行了初审,公开征求意见,完善规范细则,努力做到精简流程、压缩时限。经认定符合条件后,立即启动了地方标准快速备案程序。原本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的备案程序,这次仅用了一个多月。
据介绍,《小龙虾稻田养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涵盖了虾稻共作、虾稻轮作、虾稻/共作一体等养殖模式。其控制技术及要求包括产地环境、清整消毒、苗本/亲本管理、农药和肥料管理、鱼药及“非药品”管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投喂、捕捞、销售等。标准规范性引用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污染物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量大残留限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渔业水质量标准》等23份文件。标准实施后,将对小龙虾养殖户在稻田环境清整、消毒、选苗、用药、饲料投喂、捕捞、运输、销售等方面起到科学指导作用,让广大养殖者理清发展思路,科学扩大养殖规模,推进小龙虾稻田养殖标准化生产管理,助推荆州市龙虾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增加养殖户收入。
据农业养殖专家介绍,荆州市现有小龙虾稻田养殖面积271万亩,精养(虾)池塘78万亩,亩平均收入为1500元~2000元,按照《小龙虾稻田养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养殖后,预计每亩收入将会上升至1650元~2600元。
□李明湘 佘振华 邓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