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建设,风景这边独好

——江西省会昌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试点工作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7月20日 A1 版)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934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写下千古绝唱《清平乐·会昌》。作为市场监管总局的对口支援县,近年来,会昌县市场监管局怀着“踏遍青山”的决心,不断提升基层市场监管的履职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总局今年确定会昌县市场监管局及其所属4个市场监管分局参加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后,精心组织,以点带面,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定标准 重实施
  会昌县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加强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依据市场监管分局职能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实际着手制定相关建设标准。
  “我们紧紧围绕市场监管分局形象识别度需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认知感需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和便于履职需要等问题和建设要求,确定了‘六统一’标准。”会昌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杨小伟介绍说。所谓“六统一”标准,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装修风格、统一功能布局、统一添置设施、统一上墙图板、统一软件格式。
  为了配合标准落地,会昌县市场监管局还采取了“六个一”办法:即修缮一些年久失修的市场监管分局,淘汰置换一批老旧车辆,采购配发一批快检设备,添置一批办公装备,培训一批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建立健全一批工作制度,着力改善市场监管分局内外办公条件,着力提升监管履职能力。

树标杆 做推广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后,会昌县市场监管局将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筠门岭市场监管分局作为标杆单位,严格按标准进行建设,并组织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复制推广。
  为发挥好“示范效应”,筠门岭市场监管分局建立台账销号制度,将试点工作分解为四个大项48个细化指标,明确工作要求、完成期限及验收要求等,对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项销一项,并按照工作台账事项每月逐项反馈进展情况和完成措施,列出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筠门岭市场监管分局的带动下,其他几家试点单位逐步跟进。杨小伟坦言,由于市场监管分局人少事多,存在对服务对象和企业的有关资料建立不齐、不全、不准,一户一档不完善,监管记录、执法案卷归类不规范等问题。试点单位之一的周田市场监管分局局长曾和平回忆说:“分局以前办公楼老旧,门窗墙壁破损剥落,设施设备严重缺乏。有些群众到我们分局咨询或办理业务时,经常找不准门,对不上人,办不好事。”
  在经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后,周田分局办公楼焕然一新,外观标识统一、部门特征明显,群众识别感强。分局内还设立了专门的综合服务窗口,大厅办事流程上墙,程序要求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工号,岗位身份标识醒目,更加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登记许可、受理咨询举报、调解消费者投诉、商标注册等事项。此外,周田分局还建立起“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监管”平台,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这些细节,让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群众感受到了可喜的变化:“我以前办理业务的时候需要来回跑,耗时又费力,现在则变得方便又快速,只要在网上提交好材料,工作人员就会在网上帮我们审核好,解决了我好多烦恼。”一名办事群众感叹道。

见成效 聚人心
  随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的推进,市场监管干部队伍更加稳定,精神风貌有了明显改观。
  “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干部的归属感自豪感增强了,‘走读生’少了,‘住校生’多了,基层干部工作热情被更大激发,无论是日常监管还是服务群众,都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细致周到。”杨小伟感慨道。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会昌县局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完善生活设施、改善生活条件,实实在在的组织关心和发生的变化,让分局驻守干部感受到了温暖。同时,通过理顺县局和市场监管分局事权、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开展业务股室对口指导和组织快检操作现场培训等方式,提高市场监管分局干部业务水平,使监管执法能够走得出去、快检设备能够用得起来。
  目前,会昌县参与试点工作的4个市场监管分局基础设施、装备配备等硬件指标基本完成,其他制度建设、流程规范等指标的完成量均在80%以上。4个分局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县9个分局中,真正做到了“风景这边独好”,用事实证明,开展市场监管分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更加有利于树立市场监管部门形象、稳定基层队伍,达到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监管能力的预期效果。

□徐向达 赖小强 李 元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