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千亿医药产业集群
——2021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热议“烟台方案”纪实
SLE治疗实现重大突破,全球首个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靶一类生物新药“泰它西普”获批上市;
金斯“双明·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单日贴)”在华获批上市,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再添治疗福音;
抗体偶联(ADC)新药“注射用纬迪西妥单抗”批准上市,打破ADC药物领域无原创国产新药的局面,填补全球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后线治疗空白……
上市多个创新医药产品,医药产业规模上千亿,作为我国医药产业重镇,烟台医药产业正乘势崛起。
谋划医药产业“新打法”
7月29日至30日,由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共同主办,在烟台召开的“2021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就当地未来医药产业的发展给出了“烟台方案”。
会上,烟台市委、市政府权威发布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实施路径和政策保障,“力争到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成为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城市”。据相关人士介绍,谋划推进烟台医药产业“新打法”主要体现在:布局“1+3+X”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揭牌“两个研究院、一个研究中心、一个云平台、一个母子基金”,签约26个总投资223.1亿元项目,一次性发放9000万元创新发展扶持资金奖励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凯先指出,烟台生物医药产业有很好的基础,近年来呈现出强劲蓬勃的发展态势。据悉,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烟台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以来,该市生物医药产业步入发展黄金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实现总收入1006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对此也深以为然,“目前,烟台的生物医药发展势头非常好,可以说这十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而且烟台市委、市政府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这为将来医药行业崛起打下了基础”。
重磅打造产业“有举措”
从产业基础看,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雄厚的发展基础。拥有一批有国际知名度的核心企业,生物医药领域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5家,5家上市企业,6家企业进入国内医药工业、商业领域百强,3个百亿级产业园初具规模;拥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今年上半年有4种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其中一类创新药2种,占全国上半年获批上市国产一类创新药总数的八分之一;拥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要素,现有省级以上生物医药创新平台71个,一批国字号研发机构落户烟台。
从发展大势看,健康产业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根据健康中国2030行动提出的规划,到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将会超过20万亿元,健康产业将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健康产业7万亿,面对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对致力于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城市的烟台来说机不可失。
可实施具体举措为:统筹规划园区,打造功能载体,布局“1+3+X”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制定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实施链主领航、创新平台、人才引育等九大工程,全面推动产业发展;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
借势大会,烟台向外界宣告了重磅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调动一切资源,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链,全面拓展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向‘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科技交流门户、东北亚生物医药制造基地、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谷’奋勇进军是我们的目标。”烟台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会上,烟台宣布设立“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烟台城市合伙人暨子基金”,资金总规模将达500亿元。据悉,两个基金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拓展资金链,重点关注初期研发、团队招引、项目落地、新药引进等领域,让金融资本更好地赋能产业发展,为烟台生物医药注入蓬勃动力。
□本报记者 宿志红 通讯员 孙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