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错
下面10个句子中均有字词错误,请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发送至电子邮箱cicnzbs@126.com。(正确答案见下期)
1.铁钩就勾住了秤架。
2.历史上几次人口大迁徒。
3.得到的不过是一个个畸型发展的城市。
4.出据鉴定报告。
5.从农业知识到科学探密。
6.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7.该商户店外有涉嫌假冒泸州老窑商标的包装箱。
8.它虬枝盘错,枝叶繁茂,主杆笔直。
9.该市装饰材料行业中有欧派厨柜等10家知名品牌企业。
10.几辆执法车急驰而过。
上期差错解析:
1.我们一头雾水,一下就懵了。〖解析〗 据《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懵”应写为“蒙”。这里是“头发蒙”、“蒙头转向”之意。而“懵”(měng),首先字音就对不上。此字多与“懂”配词为“懵懂”,表示糊涂、不明事理之意,与“蒙”含义有别。“蒙”误写为“懵”,为常见差错。
2.深受感动的外商翘起大拇指连声道谢。
〖解析〗“翘”应为“跷”,因为“跷”为“足”字旁,许多人把“跷”拇指的“跷”误写为“翘尾巴”的“翘”,这是不对的。或改为“竖起大拇指”。
3.疏理评估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
〖解析〗“疏”应为“梳”。“梳”是“梳子”,名词。“梳理”(动词)的本义是用梳子整理(须、发)。其比喻义是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使之有条理。“疏”是疏通,“清除阻塞使通畅”的意思,“疏理”一词多用于疏理河道。“梳”误写为“疏”,首先是不了解其含义所致。此字出错频率高。
4.如果双方签定的是加工合同……
〖解析〗“定”应为“订”。据《现汉》,“订”的含义是指“经过研究商讨而立下”,比如“订合同”。在《合同法》中,用的词都是“订立”或“签订”。可见,“签订”的含义就是“经过双方商讨同意而签字”。而“签定”,就看不到双方商讨同意这层意思了。词典只收“签订”词条,没有“签定”词条。
5.既使再苦再累,也从未动摇。〖解析〗“既”应改为“即”。《现汉》中只有“即使”这个词,没有“既使”。“即”和“既”都可以当连词用,也都可与“也”组成关联词配对使用。如“即使无他方支援,也能完成任务”,“既要有周密的计划,也要有切实的措施”。“即使”的“即”,常错写为“既”。
6.目前,马德里体系正在积极推行电子通讯。〖解析〗“讯”应为“信”。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为“通信”。相应的词还有“通信卫星”。而“通讯”为“通信”的旧称。“通讯”,现在只作为新闻报道写作的体裁使用,如“新闻通讯”。“通讯社”、“通讯员”等,也都与新闻报道有关。将“信”误写为“讯”,为常见差错,报纸编校质量抽检时扣分。
7.偶而还有个别鱼死掉。〖解析〗“而”应为“尔”。词典上没有“偶而”词条。此为常见差错。
8.舅舅一下子泻了气。
〖解析〗“泻”应为“泄”。“泻肚”用泻,“泄气”用“泄”,二字用法有别。
9.增加中国国际广告节对参会者的粘着性。〖解析〗“粘”应为“黏”。“粘”是动词,指用黏的东西把物件连接起来,如“粘信封”;“黏”是形容词,能与许多字搭配成词,如“黏液”、“黏米”,《现汉》中就收录有“黏着”词条。过去“粘”与“黏”混用,现在词典已将两个字的不同用法分得很清楚了。
10.李喜老俩口提早做好了饭菜。
〖解析〗“老俩口”应为“老两口”。“俩”为数量词,是两个的意思,后面不能再接量词,而“两”可用在量词前。比如不可以说“俩口”,可以说“两口”。“俩”、“两”字音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