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干部的情结
今年4月的一天早上,四川省绵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智勇给本报四川记者站打来电话:“昨天和今天都无法通过微信公众号看《中国市场监管报》电子版,就像没吃上早饭一样,着急得很呢!请问什么情况?”经向报社了解,那两天,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系统升级,确实存在网站一时打不开的现象,不过很快就恢复了。
一个小小插曲,体现出一位市场监管干部对《中国市场监管报》的钟爱,由此触发了我的灵感:何不约智勇副局长讲述一下他与《中国市场监管报》结缘的故事呢?于是有了下面这篇文章——
“《中国市场监管报》始终伴随着我的工作,也陪伴着我的成长,是我一辈子的良师益友!”王智勇讲起和《中国市场监管报》的情缘,激情满满。
30年前,也就是1991年8月,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一个基层工商所工作。如何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对于我这个20来岁的“愣头青”来说,脑子里一片空白,当时除了所里老同志的传帮带,给我最大帮助的就是《中国工商报》(《中国市场监管报》前身)了。那时候在基层所工作,获得的信息源不多,就连读物也很少,所里订的一份《中国工商报》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我每天晚上摊开报纸从头到尾通读一遍,遇到经典文章就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
通过这张报纸,我不仅掌握了总局的工作动向、指导思想,还能及时学到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很快掌握了基层所的工作方法,监管对象夸我有文化、见识广,都愿意和我交流。我把基层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写成稿件试着投给报社,后来还真变成铅字“豆腐块”,所里和县局的领导都夸我年轻有为。几年后,因为能干能写,我从所里上调到县局办公室工作,在县局工作不到两年,又被调到绵阳市局,一路的成长,这张报纸功不可没。
特别是2010年走上市局领导岗位后,我更是将这张报纸当成重要的工具书,通过要闻版及时掌握市场监管领域的国家大政方针和最新动向,通过综合新闻和基层建设等版面了解到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法治经纬、研究思考等版面提高了市场监管理论水平,并结合绵阳本地实际开展工作,配合市局主要领导和其他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绵阳市局多次被总局和省局评为先进集体。
机构改革后,《中国市场监管报》及时改版,提升高度、拓宽视野,聚焦市场监管全领域,新设置质量安全、药监纵横、特设天地、标准世界、计量天地、食品安全等版面,有的放矢开展宣传报道,有理论研究,有实战经验,为基层干部快速有效推进工作提供了帮助。
多年来,在我的办公桌上一直少不了这份报纸。我还喜欢先睹为快,每天早上打开手机先浏览一下数字报,总局有什么新的工作动向,专家对市场监管新政策、新法规有何解读,兄弟单位最近在抓什么工作,都在第一时间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有借鉴,有参考,有思路,工作起来不迷路!
□颜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