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构建高效维权机制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的消费维权工作报道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9月02日 A2 版)

  今年6月16日至8月17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收到涉及四川墨竹旅游咨询有限公司的投诉举报714件,集中反映该公司存在欺骗消费者、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在接到投诉举报的第一时间,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就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建议诉求人到区公安分局经侦科报案,同时主动联系区公安分局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并指导诉求人通过向天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财产保全。
  目前,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已批捕四川墨竹旅游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此次“墨竹旅游”被及时拦截在“跑路”途中,得益于高新区高效消费维权机制的建立。
  去年5月,按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示范先行区的总体工作部署,高新区出台《关于加强消费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意见》,强化“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提出构建“高新区管委会统一领导,主管部门依法履职,行业监管与综合治理密切配合,部门与街道分工协作”的消费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今年1月,在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高新区出台《关于加强新业态新模式消费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的意见》,针对新型消费领域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能力偏弱、监管规范滞后等问题和短板,要求加强消费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意见》明确,要做到新业态新模式消费市场“三清楚四监管”,即监管对象清楚、商业模式清楚、消费风险清楚,以及通过靠前规范指导、过程监察评测、强化预警发现、精准处置救济,做到主动监管、积极监管、精准监管、有效监管。
  目前,高新区在运行教育引导、风险排查、业态研判、信息共享、风险预警、联动处置、行刑衔接和应急处理八大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市场主体和高风险行业的综合信息平台,将全区从事互联网、科技、预付费、咨询等16个行业的约20万家企业纳入监控体系,通过开通信息查询、信息公示、风险评估、信用预警、联合惩戒等功能,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消费风险可防、可控、可治。为了降低消费风险,高新区还建立消费风险指数评价制度,开展预付费行业企业风险监测,组建消费风险评估专家顾问团队。
  针对消费纠纷易发领域,高新区开展靶向监管。去年以来,该区对教育培训、装修装饰、美容美发、网络交易等重点消费领域的1399家企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时排查化解相关风险。
  同时,高新区积极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示所涉消费投诉量较大、调解成功率较低的企业名单,倒逼企业履行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企业主体责任,引导消费者合理评估消费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消费、安全消费。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5个季度的定期公示和装修、校外教育培训、预付式消费3次专项公示,推动“上榜”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主动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处理消费纠纷。
  下一步,成都市高新区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颜 伟 通讯员 张诗琛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