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国人餐桌的同时,食品安全监管也面临新挑战。围绕一盒外卖,近年来浙江在网络订餐监管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探索,从后厨到餐桌、从加工到配送、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家到骑手,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
一盒外卖在浙江的数治探索



◎数据抓取 守住网络订餐监管“后门”
“这个曲线图,就是这些年以网管网成果最直观的体现。”指着大屏幕上一幅网络订餐违规率变化图表,浙江省宁波市食安办副主任、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元刚说。从2016年违规率接近15%,到如今不到0.4%,5年来,宁波的网络订餐违规率从峰值到低谷。
2015年,被认为是外卖元年。彼时,网络餐饮市场主体众多,乱象丛生。消费者投诉量飙升、外卖黑作坊屡屡见诸报端。
为了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监管人员只能用笨办法,将网络订餐平台上商户的经营信息,与市场监管部门的证照许可信息进行一一比对,确认是否无证无照。
这样的传统作业模式,效率可想而知。“能不能用大数据抓取的技术,来代替人工比对?”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元刚萌生了这个想法。经过技术公司反复论证,证明技术层面切实可行。
不仅仅是宁波,全省各地监管部门也开始使用技术手段在网上“捉虫”。2017年起,浙江在全国率先使用“网络订餐监控大数据抓取分析系统”对美团、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进行监测和监控。
监管人员只要点击鼠标,选中网络订餐平台上的商家,几秒后,系统便自动筛选出违规商家,并用红字标示出违规原因,让外卖店铺证照不一致、超范围经营、黑窝点等八大问题无处遁形。
“通过信息自动抓取、比对,系统平均1秒就能筛查4家店铺,大约一个小时就可以把所有外卖商家排查一遍。”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平台合规率高了,网络订餐监管的“后门”也就守牢了。
仅2020年,该系统累计监测两大平台入网餐饮商户店铺数据388万条。4年来,通过线上抓取经核实下线了两万多家不符合要求的入网餐饮单位,取缔无证入网餐饮单位5000余家。
◎外卖在线 让后厨成为网络“直播间”
“我在直播上看到你们的后厨了,比我想象的干净。”最近,在宁波东部新城银泰城东区餐饮街经营一家烧肉饭外卖的刘静,时不时会接到老顾客发来的信息。7月中旬,店内后厨多了一个摄像头,连接摄像头另一端的,是外卖顾客的手机。
7月6日,浙江省创新打造的“浙江外卖在线”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其中“阳光厨房”功能全部接入“美团外卖”“饿了么”两大外卖订餐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直播观看商家后厨实景,食品清洗、加工、制作等过程一目了然。
“网络餐饮治理,证照一致是底线,食品加工安全是核心。”省市场监管局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阳光厨房”的推出,对“黑心”外卖无疑是一记重拳。刘静店铺所在的外卖餐饮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因为周边商圈繁华、楼宇集中,这个区域集聚了70家网络餐饮商家,普遍存在面积小、订单量大、基本无堂食等特点。和一般的餐饮商家相比,这些纯外卖的店铺卫生状况差、安全意识低、餐饮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
“我们花了两个月对外卖街区开展地毯式全覆盖检查,但也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鄞州区市场监管局邱隘市场监管所所长蒋慧说,“阳光厨房”建设的推进,让她看到了治本之策。
目前,街区超过八成的店铺已经上线“阳光厨房”系统。后厨成为网络“直播间”后,不但干净整洁、操作规范了,一些商家的生意也变好了。“有了后厨直播,顾客对我们的信任度和好评度都高了,回头客也变多了。”刘静一边展示店铺的评价页一边说。
据统计,“浙江外卖在线”试运行以来,共接入“阳光厨房”商家8.42万家,纠正后厨问题5044个,处理违规商家184家。
◎规范配送 用数据协同完成治理闭环
一单完整的外卖不仅包括食品加工制作,还有后面的配送环节。
在“浙江外卖在线”上线之前,市场监管部门曾针对网络餐饮安全展开了一系列调研,发现除了证照不一致、后厨脏乱差外,网络餐饮食品在后期配送中的二次污染、骑手用工情况复杂等也是群众呼声较高、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杭州一家餐厅内,工作人员正在外卖档口给餐品打包。把餐盒放入塑料袋后,工作人员熟练地打结、贴标签,标签上清楚地写着:如果该封签已被打开,您可以选择拒收。
这就是浙江针对外卖二次污染推出的一项线下举措——给外卖贴封签。
在线上,围绕“骑手”这一群体,浙江监管部门也针对性地做了场景谋划,包括骑手的健康状况、骑手权益保障等等。
“骑手的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外卖食品的安全,而骑手权益的保障则会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餐饮行业的规范。”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现在,在“浙江外卖在线”平台首页上,你能看到“骑手档案”“骑手管理”“配送管理”等等创新场景。据了解,“浙江外卖在线”平台归集多个部门数据,构建“四侧打通”机制,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浙江监管部门结合天气、路况、负载等因素,在“浙江外卖在线”平台设计了一套骑手配送时间算法,为骑手设定了一个合理的配送时间区间,并指导两大订餐平台对配送时间规则进行优化校正。
“送餐时间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的话,骑手急着送餐,交通事故风险加大;配送时间过慢也不行,会影响用餐体验。”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技术赋能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对监管部门来说,“浙江外卖在线”的上线,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细心关注“美团外卖”“饿了么”两大订餐平台就会发现,“阳光厨房”专区正不断针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进行提升优化——不仅专区入口从隐蔽的二级页面,提到了首页黄金位置,监控打开的速度也变得更快更流畅。
除此之外,商家后厨监控码率和平台不匹配的问题也时常发生,导致不少商家装了监控,消费者却看不了。监管部门和技术人员日夜研究,最后讨论出解决方案,对不匹配的监控进行降流处理,并告知那些还未装监控的商家,选择装载与平台码率匹配的监控设备。
在对技术“BUG”的清零过程中,浙江也在不断对制度支撑体系查漏补缺、迭代升级。
7月2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修改《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改后的规定指出,从事网络餐饮的小餐饮店,应当逐步实现以视频形式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实时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具体办法由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这是“浙江外卖在线”推出后,浙江省针对网络餐饮数字化治理补足制度漏洞迈出的重要一步。法规通过第二天,浙江“阳光厨房”当天创建数量就达6000多家,创历史新高。
针对商家营业期间故意遮挡或关闭监控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对其实施重点监管。未来,针对外卖商家后厨监控什么时候公开、怎么公开、公开后怎么做,浙江网络餐饮制度体系也会更全面、更细化。
在保障骑手权益方面,省市场监管局在“浙江外卖在线”上线之前,就同步起草了《关于加强网络餐饮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外卖骑手权益的实施意见》。据介绍,浙江还会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完善平台建设,让系统更智能、让监管更迅速。
□浙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