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务环境 增强市场活力

绵阳市场主体突破四十万户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9月14日 A2 版)

  本报讯 9月10日,笔者从四川省绵阳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截至8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404527户,同比增长12.37%。其中企业91714户,同比增长12.66%;个体工商户307553户,同比增长12.53%。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绵阳市高度重视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今年6月,市政府印发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多部门参与起草的《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强市场活力明确了目标任务、要求和具体举措。
  《意见》发布后,绵阳市市场监管局立即成立工作专班,从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推行涉企经营许可清单管理、深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推进电子照、章、证一体化应用、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多管齐下”,大力优化政务环境,为市场主体增强活力输入强劲“动能”。
  整合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功能,将企业登记注册、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企业开办业务合并为一个环节办理,实行企业开办“零成本、小时办”。目前,绵阳市企业开办平均用时仅为2.5小时,免费为企业刻制印章等,已为1万余户企业降低成本400余万元。
  积极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规范市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对不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行业领域,企业自愿作出承诺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应当场审批并发证,让市场主体持照即可经营。
  大力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对不涉及前置审批及安全、环保等的市场主体,办理设立、变更登记时,可提交“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信息申报承诺书”作为证明,无须提交权属证明和租赁协议等场所证明材料。
  积极构建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系统,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各领域的应用,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线“一次验证、全网通用”。以电子营业执照为基础,将经营涉及的各类行政许可、备案等信息归集于市场主体名下,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黄 博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