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熬夜的消费者为啥这么猛

——今年“双11”网络购物节促销及消费行为前瞻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11月05日 A4版)

  “今年晚上8点就开抢了。”“提前剁手,快借我抄作业。”今年“双11”还没到,网上就迎来一波热议浪潮。面对商家的花式促销规则,不少消费者既不想错过“薅羊毛”的机会,又担心被商家“割韭菜”。对比往年,今年“双11”有哪些新变化?消费者作何感想?
  10月20日晚上8时,天猫“双11”预售开启,比往年早了4个小时。有趣的是,当晚“淘宝崩了”话题登上热搜第一。预售刚开始,就有部分网友反映“消息发不出去”,原来是服务器崩了。很快,淘宝官方账号在20时43分回复称:原来不熬夜的你们这么猛吗?
  从最初的“光棍节”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购物狂欢节”,今年已是“双11”的第13个年头。相比往年,今年“双11”促销规则有不小的变化——
  两拨预售时间均提前,锁定“8点档”消费者不用再熬夜。其中,第一波预售10月20日晚8点启动,11月1日开始付尾款;第二波预售11月4日晚8点启动,11月11日开始付尾款。第一波付尾款的消费者还能提前10天收到货。
  凑单门槛进一步降低,消费者凑单更容易。去年的满减规则是每满300元减20元,今年天猫与京东都推出每满200元减30元的平台优惠。
  ……
  随着预售开始,“双11”的气氛也被调动起来。而狂欢背后,保持理性的消费者大有人在。
  有消费者表示,如果想买的东西“双11”期间降价,在沟通好的前提下,有的商家承诺在“双11”当天退还消费者相应差价,并且还能提前发货,那么“参加‘双11’就没那么必要了”。有消费者认为,从付定金到付尾款的时间间隔近半个月,“战线拉得太长了”。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的商品代金券只能在“双11”特定时间段内,用于特定商品的购买,并且不能退款,规则复杂,体验感差。
  回看去年“双11”,“熬最晚的夜、抢最便宜的货、敷最贵的面膜”“拿着时间换钱,我感觉被游戏玩了”等吐槽频频出现,直指促销套路。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0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2020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共计27天监测期内,系统共收集“双11”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14296274条,日均约53万条。这些负面信息聚焦两个方面。一是直播带货频“翻车”,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及售后服务满意度低引发吐槽。二是不合理规则被指算计太深,电商选择性推送优惠券精准杀熟、促销规则堪比数学考题、付尾款必须熬到凌晨、双11当天不能退款等吐槽反映消费者购物体验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中消协有关专家分析称,商家提前宣传主要是为了营造活动气氛,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然后通过定金提前回笼部分资金,锁定消费者和订单,使消费者一直处于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应利用好这个时间,认真思考到底是否真有购物需求,不要盲目消费。如果确实不需要,在付完全款后可申请全额退款。如果付了定金,就一定要注意定金规则,切勿忘记付尾款,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直播带货乱象,专家认为,虚假宣传一直是直播带货有关投诉的主要问题。直播平台特别是社交类视频平台,应严格落实平台责任,加强视频直播带货监管,根据平台在直播带货中的具体角色,充分履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
  显然,尽管促销规则不尽如人意,但消费者对于“双11”的购物热情仍然高涨。作为“双11”销售主力,直播电商的战绩可谓再创新高。淘宝主播销售榜显示,第一波预售结束后,也就是“双11”首日,头部主播李佳琦的直播销售额就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6.53亿元,而薇娅的直播销售额也达到了82.52亿元。
  今年虽然不用“熬最晚的夜”了,但上述消费乱象是否能够有效避免,消费者权益能否得到更好保护,仍有待时间检验。
  专家建议消费者,“双11”期间要理性消费,不要成为消费的“奴隶”,冷静面对秒杀、劝诱,避免盲目凑单,拒绝私下转账,慎用专拍链接,留存直播视频,防范网购骗局。在收取快递时,注意先验货,一定要确认货品完好无损并符合双方的约定后再签收。遇到快递商品损毁或者与约定严重不符的,消费者有权拒签。

□天 真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