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工业基地的华丽蝶变

——广东韶关争当粤北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12月04日 A1版)
  

城市印记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古称韶州,因韶石山得名。韶关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文化的祖庭、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是广东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被誉为“岭南名郡”。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2019年9月,韶关入选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20年,韶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49亿元。
  2020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获得国务院2019年度督查激励,成为全国获得该项激励的10个地方之一。这是韶关在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样板,争当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过程中写就的又一华章。
  近年来,韶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狠抓中心城区城市扩容提质,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华南重工业基地到粤北生态发展区中坚力量,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六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目前,韶关已形成10+2园区发展格局,拥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把绿色作为底色,发展才更有亮色。作为曾经的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小三线”城市,近年来,韶关立足生态功能区发展定位,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打造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绿色发展韶关样板。
  在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钢)智慧中心2楼,满屏的大幅显示器和操作台被分为7个工作岛,展示着来自生产现场的各种画面和分析模型。传统钢铁冶炼需要在现场进行控制,如今智慧中心的成立,把现场控制集中在智慧中心统一调控,实现了数据统筹、资源整合和大数据决策,将经验生产转变为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智慧中心成立后,炼铁厂取消3个分厂,作业区由原来的50个合并为18个,操作站由319个缩减为113个。韶钢三座高炉在同行业同类型高炉中,产量、焦比、煤比等关键指标值均居前列。
  韶钢的智慧升级正是近年来韶关统筹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不遗余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缩影。韶关通过持续深入实施百家优质企业“倍增”计划和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钢铁、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转型升级,韶钢、丹冶、大宝山等重点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明显。
  立足于钢铁、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方面的良好产业基础,韶关依托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共建配套区,进一步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韶关在锻造加工、精密仪器、液压缸等行业与大湾区城市的相关企业形成了较好的配套关系。2019年以来,韶关加快建设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全市新引进新开工新投产超亿元项目43个。
  目前,先进装备制造、旅游文化、大数据、商贸物流、医药健康、现代特色农业六大新兴产业占比逐年提高,韶关与大湾区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和重要屏障的功能定位及城市发展战略,2020年以来,韶关以生态为特色优势融入大湾区建设,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有效融入大湾区产业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韶关坚持重点突破、集中用力,把韶关新区打造成为对接大湾区先行区,吸引大湾区企业区域性总部或区域中心入驻;规划建设南部对接珠三角东岸产业集聚区,打造以武深高速、大广高速串联的生态旅游产业带和以韶新高速串联的工业产业带两大产业廊道。目前,金融集聚区首批5个项目动工建设;芙蓉新区和韶关高新区融合成为韶关新区成效初显,2019年完成投资81.6亿元、增长32.6%。
  精准对接需求,提供产业配套。加快韶铸迁建、白云电器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宏大齿轮、东南轴承等为广州装备制造业提供配套,打造韶关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华科城、黄沙坪创新园等创新平台,引导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众投邦双创加速器等在韶进行成果转化;推动韶关新区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大力推进大朗—乐昌新型材料园、厚街—翁源绿色环保化工园、东城—新丰食品园等共建园区建设。
  去年3月25日,在韶关新区管委会、韶关市市场监管局等协调下,韶关市梦网智防科技有限公司、韶关市山峻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通过“马上办”服务成功完成商事登记,在两小时内实现企业开办。
  高效率源自韶关深化政务服务改革。韶关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延伸至镇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粤省事”韶关专版上线运行,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开办便利度居全省第6位、粤东西北首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都离不开民营经济。为此,韶关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8条,制定出台《韶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建立“政企通”等平台,贴心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创新引领科技支撑 为老工业城市注入新活力
  韶关华工众创空间等4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获认定;韶关高新区成功创建机械装备国家级孵化器;众投邦加速器、达安创谷孵化器建成运营;全市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均设立了研发中心,实现全覆盖;乳源东阳光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压多级高速生产线”国内首创,生产效率达同类装备的2倍。欧莱高新材料生产的高端半导体显示靶材、中机重工生产的齿条板和半圆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近年来,韶关以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发展,出台《韶关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办法实施细则》,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企业名单,引入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等3家高新技术企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韶关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力实施韶关丹霞英才计划,出台《韶关市扶持产业科技人才实施意见的实施细则》《韶关市扶持高校毕业生在韶就业实施意见》,落实产业科技人才普惠制政策,促进高层次人才、技工人才引进并安心在韶关工作。作为广东技工教育大市,韶关将以技师学院纳入高引进并职业教育和省属技校资源整合为契机,大力实施“韶关技工”工程,打造高素质“韶关技工”队伍。
  高新产业发展,载体是基础。韶关注重打造创新平台,高标准谋划高新区发展。韶关新区“国家专用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科技部认定,乳源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
  未来,韶关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为特色优势高质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全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韶关贡献。

□本报记者 吴 楠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