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勇担当 助力复工夺双赢

——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强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12月10日 A1版)
  

人物档案:
  李强,男,1962年出生,1982年7月参加工作,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市河北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先后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工商总局、天津市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工作来抓。疫情期间,天津市河北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强始终坚守第一线,带头冲在前、干在前,践行市场监管“铁军”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党员,就要为群众服务”
  镜头拉回到2020年春节前。当时,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很快,李强一直密切关注着疫情发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委、河北区委决策部署,1月22日,李强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对加强全区市场秩序监管、保障物价稳定作出部署。
  天津市一级响应启动后,大年初一,该局人事科发出通知:在津人员初二上午上岗,不在津人员初二必须返津。
  当天晚上,李强带头取消春节休假,并向大家发出疫情防控“集结令”。大年初二,全体干部职工到岗就位,一个不少。
  由于疫情所限,李强以视频形式组织召开会议,成立区局疫情防控指挥部和食品组、价格组、综合组、保障组、药品组、新闻组、督导组7个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建立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机制。
  格兰万嘉大酒店是当时河北区的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河北区市场监管局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保障隔离点食品安全。
  检查进货台账、食品标识、热菜加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食品留样情况,检验检测情况……每天进入隔离点检查,监管人员都很忙,而自身防护用品又十分匮乏。
  即便如此,李强仍多次深入河北区集中隔离点开展现场检查。他对同事们说:“无论环境多险恶,我们都要保障隔离点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深入集贸市场,查禁非法交易;深入饭店商超,落实防疫措施,消除传染隐患;深入企业工厂,督促防疫用品生产;检查生产流通,打击囤积居奇,严查商品质量,发布消费警示……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使李强多次在检查途中几乎晕倒,但他依然每天坚持工作到深夜。
  家人担心他的身体,问他:“你这样连轴转,就不能休息一下?”他说:“我是党员,就要为群众服务。特殊时期更加不能松懈!”
“哪里需要他,他就冲向哪里”
  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的关切在哪里、需求在哪里,李强就带领市场监管干部冲向哪里。
  “喂,是区市场监管局吗?我发现有人卖问题口罩,你们赶紧来查一下。”
  2020年1月28日晚7时,河北区市场监管局接市民举报,反映位于河北区中山北路的富贾花园8号楼有人售卖有问题的口罩。李强立即安排部署,第一时间带队前往现场检查,当场查获当事人正在售卖的“三无”口罩600只。
  心细的李强感觉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嘱咐执法人员盯紧线索,随后在宁园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协同配合下,询问当事人并走访附近居民。果不其然,在事发地不远处停着的一辆SUV汽车里,执法人员又查获700余只“三无”口罩。
  当年2月初,由李强带队,河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多次深入辖区华润万家超市、金蕾菜市场等重点场所,严查商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确保市场供应。
  “我们局长身先士卒,哪里需要他,他就冲向哪里。”该局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的同志说。
  据统计,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河北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4494余人次,检查农贸市场11168个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96956户次,立案68件,查获“三无”口罩21300余只,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件,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
“他做事可靠,我们放心”
  “他做事可靠,我们放心。”这是企业对李强的评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分量却一点儿也不轻。
  确实,无论是多么急难险重的任务,只要交给李强,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完成好。
  2020年3月9日,听说辖区某口罩生产企业准备落户的消息,李强第一时间带队赶往该公司进行对接,对公司落户、投产开展全流程帮扶。
  “没想到仅用1天时间就拿到营业执照,你们办事真有效率!”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
  市场监管人员随后又从生产环境、原料采购、质量检验、口罩标识标注、产品外包装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专门业务指导,为其顺利投产按下“快进键”。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李强带领帮扶小组深入辖区14户重点企业和兴耀批发市场所有商户,开展“面对面、一对一”对接帮扶,带头解读天津市“21条”“27条”及河北区惠企政策。他还牵头印制复工复产宣传折页1万余份、餐饮单位用餐需知及“餐桌桌帖”2.3万张,发放给复工餐饮单位、单位食堂及设座食品摊贩,帮助企业及时恢复餐饮服务,方便群众生活,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本报记者 黄星蓉 通讯员 李森焱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