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道歉不好玩儿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1月06日 A4版)

  2022年刚开始,互联网知名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被网友指出其广告使用“红领巾”图案涉嫌违法,登上热搜。“三只松鼠”道歉,“向关心、支持、信任三只松鼠的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表达最诚挚的歉意”。算上2021年年末的海报广告“眯眯眼”事件,这是10天之内“三只松鼠”第二次致歉。
  屡屡因广告“翻车”,“三只松鼠”这是怎么了?
  这两则广告都是2019年的广告产品,偏偏在两年多之后的年终岁尾零食热销的时候被“翻出来”说事儿,的确让人有点搞不明白。网友猜测的“竞争对手搞鬼”“商家自身炒作”“阴谋论”,有道理,但谁又能求证其真伪呢?有些事注定没有真相,但“没有答案”,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不管怎样,有事儿就得担着,有错误就得认头。在这方面,“三只松鼠”做得相当到位,众人喷我当年的行为不妥,道歉好了,完全一副“好学生”“乖孩子”的样子。对于一个诚恳的道歉者,受众还能怎样呢——大概率的结果是,该买的还是买;以前对这个品牌印象不深的,反而印象深刻,有可能“转化”为“忠实消费者”。因为若干事例已经证明,互联网虽有记忆,受众的记性却往往不太好,过了说的“嘴瘾”之后,再过吃的“嘴瘾”总显得那么顺理成章,甚至没有一点违和感。
  无论这两起事件为什么被“旧事重提”,至少“三只松鼠”是应该深思的,即使是“坏事变成好事”。
  赚钱,是商家的天性。单此一点,任何一个商家,都不会明知故犯地去冒犯、挑战消费者。否则,岂不成了傻子?“红领巾”广告据说在当年颇受业界好评,“眯眯眼”在两年前也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就是明证。
  当时“行”,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鲁迅先生的一句“从来如此,便对么”,或许就是答案。事实证明,一件事的持续性和其正确性没有因果关系。时移世易,当时“行”的,未来不一定“依然行”。
  “眯眯眼”,是部分西方国家塑造的歧视亚洲人的形象,代表的是愚昧、狡诈。个别不友好的西方人,对亚洲人作出往上拉眼梢的动作,颇具冒犯性。受众对“三只松鼠”的“眯眯眼模特”并无恶意,真正让大家反感的还是该海报的“侮辱”意味。至于“红领巾”广告,其涉嫌违规似乎并无悬念。
  社会在进步,消费者在觉醒,人们的法律意识在增强,以前仅存在于道德层面的,如今被提到法律层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句老话“气死人不偿命”,现在还适用吗?即使不用“偿命”,法律责任也是逃不掉的。
  因此,作为商家,从广告合规的角度讲,避免使用敏感元素做广告,无疑再保险不过。世界那么大,可用的元素那么多,为什么非要玩儿“触线”的游戏呢?就像交通事故一样,毕竟,即使“老司机”,也不是每次“翻车”都能“幸免于难”的。

□大 山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